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起源与问题意识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起源 | 第10页 |
(二) 问题意识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梳理 | 第11-13页 |
(一) 对钱基博先生的家风和学风的介绍和考究 | 第11页 |
(二) 对钱基博先生师德师风和执教片段的回忆 | 第11-12页 |
(三) 钱基博先生在国学领域中的学术思想及成就研究 | 第12页 |
(四) 钱基博先生的整体教育思想或实践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五) 钱基博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概述及语文教育事件的记述 | 第13页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钱基博的国文课程观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国文的性质与作用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钱基博语文课程设计的理念 | 第16-20页 |
一、课程设计是一贯整体性和螺旋上升性的统一 | 第16-17页 |
二、以学分制评价学生国文课程的学习成果 | 第17-20页 |
三、其他课程设计思想 | 第20页 |
第三节 国文教材选编之原则 | 第20-24页 |
一、教材选编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 第20-21页 |
二、教材选编要重“中国”二字 | 第21-22页 |
三、教材的编排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钱基博的教师观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国文教师应当肩负社会责任 | 第24-27页 |
一、“救亡图存,岂异人任” | 第24-25页 |
二、“为人师者何以处国难”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国文教师应有的师德师范 | 第27-30页 |
一、洁身自好,为人师表 | 第27-28页 |
二、治学严谨 | 第28-29页 |
三、育人严格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重视师范教育 | 第30-33页 |
一、重视教师的选拔 | 第31页 |
二、重视教师的培养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钱基博的阅读教育思想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文之审美 | 第33-35页 |
一、文以娱志为主 | 第33页 |
二、文以众喻为主 | 第33-34页 |
三、文贵表示新颖 | 第34页 |
四、文贵情至 | 第34页 |
五、文贵能发扬不朽之盛美 | 第34-35页 |
六、文贵能镕裁历史科学之事实 | 第35页 |
第二节 “读”与“看”是国文阅读必须做好的两件事 | 第35-39页 |
一、读 | 第36-37页 |
二、看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国文讲授要兼顾基本功与灵活性 | 第39-41页 |
一、国文讲授要抓好基本功 | 第39-40页 |
二、国文讲授要注意灵活性和适应性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钱基博的写作教育思想 | 第41-50页 |
第一节 勤读多作多改才能写出好文章 | 第41-44页 |
一、写作者如何创作文章 | 第41-43页 |
二、作文宜改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教师讲授写作课的程序 | 第44-47页 |
一、选题 | 第44-45页 |
二、文体要根据学龄来定 | 第45-46页 |
三、批改学生作文 | 第46-47页 |
四、范作 | 第47页 |
第三节 其他作文教学理论及实践 | 第47-50页 |
一、注重讲、读、作三者的联络 | 第47-48页 |
二、“力谋与外国文字联络”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