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1.1.1 能源危机与可再生能源 | 第9页 |
| 1.1.2 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其发展 | 第9-11页 |
| 1.2 孤岛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孤岛效应的产生原因 | 第11-12页 |
| 1.2.2 孤岛效应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孤岛检测的基本问题 | 第15-24页 |
| 2.1 孤岛效应的产生原理及可能性 | 第15-19页 |
| 2.1.1 孤岛的产生原理 | 第15-18页 |
| 2.1.2 孤岛效应产生的可能性与带来的危害 | 第18-19页 |
| 2.2 孤岛检测的国际标准及方法 | 第19-23页 |
| 2.2.1 孤岛检测的国际标准 | 第19-21页 |
| 2.2.2 孤岛检测的方法 | 第21-23页 |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 3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孤岛检测方法 | 第24-33页 |
| 3.1 远程检测法 | 第24-26页 |
| 3.1.1 阻抗投切法 | 第24页 |
| 3.1.2 电力线载波通信法 | 第24-25页 |
| 3.1.3 远动释放法 | 第25-26页 |
| 3.1.4 传统远程方法分析 | 第26页 |
| 3.2 分布式并网系统的本地孤岛检测 | 第26-32页 |
| 3.2.1 被动检测方法 | 第26-28页 |
| 3.2.2 主动检测方法 | 第28-32页 |
| 3.3 小结 | 第32-33页 |
| 4 孤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评估 | 第33-47页 |
| 4.1 基于△P×△Q坐标系的有效性评估 | 第34-37页 |
| 4.1.1 △P×△Q坐标系中NDZ的定义 | 第34页 |
| 4.1.2 △P×△Q坐标系中NDZ的边界条件 | 第34-37页 |
| 4.2 基于L×C_(norm)坐标系的有效性评估 | 第37-42页 |
| 4.2.1 L×C_(norm)坐标系的NDZ的定义 | 第37-38页 |
| 4.2.2 L×C_(norm)坐标系都NDZ的边界 | 第38-42页 |
| 4.3 基于Q_f×f_0坐标系的有效性评估 | 第42-46页 |
| 4.3.1 Q_f×f_0坐标系的NDZ定义 | 第42-43页 |
| 4.3.2 Q_f×f_0坐标系的NDZ边界 | 第43-46页 |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 5 孤岛检测方法的设计与建模仿真 | 第47-60页 |
| 5.1 AFD方案 | 第47-50页 |
| 5.1.1 检测原理分析 | 第47-49页 |
| 5.1.2 斩波系数的确定 | 第49-50页 |
| 5.2 频率类检测方案的仿真分析 | 第50-55页 |
| 5.2.1 孤岛检测的仿真分析 | 第50-53页 |
| 5.2.2 孤岛检测的盲区分析 | 第53-55页 |
| 5.3 基于正反馈无功扰动的孤岛检测方法 | 第55-59页 |
| 5.3.1 无功频率锁相环的设计 | 第55-57页 |
| 5.3.2 仿真实验验证 | 第57-59页 |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