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饱和黄土地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水泥土搅拌桩概述 | 第12页 |
1.2.2 水泥土搅拌桩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1.2.3 水泥土搅拌桩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2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预测方法 | 第19-35页 |
2.1 地基沉降机理 | 第19-20页 |
2.2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20-25页 |
2.2.1 加固区沉降量计算 | 第20-23页 |
2.2.2 下卧层沉降量计算 | 第23-25页 |
2.3 沉降预测方法 | 第25-34页 |
2.3.1 曲线拟合方法 | 第26-32页 |
2.3.2 系统理论方法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饱和黄土现场试验研究 | 第35-5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5-37页 |
3.1.1 工程地质特征 | 第35-36页 |
3.1.2 水文地质特征 | 第36页 |
3.1.3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 第36-37页 |
3.2 试验段地基处理情况 | 第37-39页 |
3.3 试验内容与观测仪器布置 | 第39-44页 |
3.3.1 单点沉降计 | 第39页 |
3.3.2 单点沉降计的埋设 | 第39-43页 |
3.3.3 单点沉降计监测频率 | 第43-44页 |
3.3.4 数据采集仪 | 第44页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55页 |
3.4.1 断面Ⅰ与断面Ⅱ沉降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3.4.2 断面Ⅲ与断面Ⅳ沉降数据分析 | 第46-49页 |
3.4.3 断面Ⅴ与断面Ⅵ沉降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3.4.4 水泥掺入量对地基沉降影响数据分析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拟合预测 | 第56-67页 |
4.1 沉降预测评估标准 | 第56-57页 |
4.2 双曲线法沉降拟合预测 | 第57-59页 |
4.3 三点法沉降拟合预测 | 第59-60页 |
4.4 Asaoka法沉降拟合预测 | 第60-62页 |
4.5 不同沉降拟合预测方法对比分析 | 第62-66页 |
4.5.1 5 | 第62-63页 |
4.5.2 7 | 第63-64页 |
4.5.3 9 | 第64-65页 |
4.5.4 12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数值分析 | 第67-77页 |
5.1 数值分析概述 | 第67页 |
5.2 数值分析软件FLAC 3D简介 | 第67-71页 |
5.2.1 基本原理 | 第68-69页 |
5.2.2 本构模型 | 第69页 |
5.2.3 接触面 | 第69-71页 |
5.2.4 求解流程 | 第71页 |
5.3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饱和黄土地基模型的建立 | 第71-73页 |
5.3.1 建立模型 | 第71-72页 |
5.3.2 选取参数 | 第72-73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