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招安”----从“以义抗争”到“以公为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9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2 文献回顾第11-16页
        1.2.1 农民行动逻辑的矛盾性第11-13页
        1.2.2 以契约论为前提的“公共性”的局限性第13-14页
        1.2.3 公共哲学梳理第14-15页
        1.2.4 小结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比较分析与本土视角第16页
        1.3.2 复杂性科学第16-17页
    1.4 我与清泥沟第17-19页
第二章 个案村庄性质研究第19-28页
    2.1 清泥沟的文化“基因”第19-24页
    2.2 清泥沟村民行为逻辑初析第24-28页
第三章 上访第28-34页
    3.1 村庄巨变第28页
    3.2 两委换届选举第28-31页
    3.3 上访第31-34页
第四章 三次招安第34-43页
    4.1 第一次招安第34-36页
        4.1.1 形成上访组织第34-35页
        4.1.2 说客第35-36页
    4.2 第二次招安第36-38页
        4.2.1 村民的态度:考验第36-37页
        4.2.2 上访领袖的行动第37-38页
    4.3 三人工作组第38-39页
        4.3.1 协商、制衡、公示——大老粗的政治理念第38页
        4.3.2 三人工作组矛盾激化第38-39页
    4.4 第三次招安第39-43页
        4.4.1 村民的态度:义气派更加稳固第39-40页
        4.4.2 上访领袖的行动——到中央巡视组第40-42页
        4.4.3 党支部开展的招安第42页
        4.4.4 村民的态度:义气派瓦解第42-43页
第五章 对案例的分析解释第43-47页
    5.1 解构快乐第43-44页
        5.1.1 快乐的原初状态第43-44页
        5.1.2 快乐的原初状态的弊端第44页
    5.2 对原初快乐的协调——构建的快乐第44页
    5.3 儒家文明和新教文明第44-45页
    5.4 对快乐进行解构的价值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第49-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正解
下一篇:含超前变元和Stieltjes积分边界条件的非线性三阶边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