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具有电容输出滤波器谐振变换器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引言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谐振变换器的发展现状第14-18页
     ·谐振变换器的类型第14-16页
     ·谐振变换器的调控方式第16-18页
   ·谐振变换器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谐振变换器多目标优化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比较第22-24页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和论文内容安排第24-27页
第二章 谐振变换器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38页
   ·引言第27页
   ·图论分析法第27-29页
     ·简介第27页
     ·有向图和连接矩阵第27-28页
     ·有效电路筛选第28-29页
   ·状态平面法第29-31页
     ·简介第29页
     ·简单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轨迹图第29-30页
     ·简单并联谐振电路的稳态轨迹图第30-31页
   ·动态相量法第31-33页
     ·简介第31-32页
     ·动态相量的特性第32页
     ·动态相量法应用于谐振变换器建模第32-33页
   ·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第33-37页
     ·简介第33-34页
     ·多目标优化算法SPEA2第34-36页
     ·多目标优化算法比较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谐振变换器的时域分析第38-70页
   ·引言第38页
   ·并联谐振变换器的谐振模态分析第38-41页
     ·并联谐振变换器拓扑第38-39页
     ·有向图和连接矩阵第39页
     ·电源与地之间的通路及回路计算第39-40页
     ·有效通路筛选第40-41页
   ·并联谐振变换器的时域分析第41-49页
     ·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第41-45页
     ·电路特性分析第45-47页
     ·仿真结果第47-49页
   ·LCC谐振变换器的谐振模态分析第49-53页
     ·LCC谐振变换器拓扑第49-50页
     ·有向图和连接矩阵第50页
     ·电源与地之间的通路及回路计算第50-51页
     ·有效通路筛选第51-53页
   ·谐振电流断续时LCC谐振变换器的时域分析第53-57页
     ·简介第53页
     ·两种工作模式第53-54页
     ·基本方程式第54-55页
     ·工作模式判别第55-56页
     ·仿真与实验结果第56-57页
   ·谐振电流连续时LCC谐振变换器的时域分析第57-67页
     ·简介第57页
     ·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第57-62页
     ·电路特性分析第62-65页
     ·谐振槽元件参数选择与电路特性之间的关联第65-66页
     ·仿真与实验结果第66-67页
   ·谐振变换器的时域分析方法总结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LCC谐振变换器的稳态轨迹分析与控制第70-84页
   ·引言第70页
   ·LCC谐振变换器的稳态轨迹分析第70-75页
     ·LCC谐振变换器的稳态轨迹第70-73页
     ·稳态轨迹几何分析第73-75页
   ·轨迹控制原理与实现过程第75-77页
   ·实验装置第77-82页
     ·硬件电路简介第77-80页
     ·软件设计第80-82页
   ·实验结果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LCC谐振变换器的动态相量建模与优化设计第84-112页
   ·引言第84页
   ·LCC谐振变换器的动态相量模型第84-99页
     ·大信号模型与仿真分析第84-89页
     ·稳态模型与仿真分析第89-91页
     ·电路特性分析第91-96页
     ·小信号建模与分析第96-99页
   ·LCC谐振变换器的建模方法比较第99-100页
   ·多目标优化设计第100-110页
     ·多目标优化设计意义第100页
     ·输入与输出特性优化第100-106页
     ·高压工作场合的多目标优化第106-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结论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3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附件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嵌式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优化
下一篇:免疫细胞细胞胞内死亡特征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