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沼液净化沼气制取生物质燃料工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5页
        1.2.1 沼气介绍第11-12页
        1.2.2 国外沼气产业发展概况第12-13页
        1.2.3 国内沼气产业发展概况第13-15页
    1.3 课题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第16页
    1.5 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沼气净化制取生物质燃料技术概况第18-26页
    2.1 沼气性质第18-19页
    2.2 沼气净化制取生物质燃料技术概况第19-24页
        2.2.1 物理吸收工艺第20-21页
        2.2.2 化学吸收工艺第21页
        2.2.3 膜分离工艺第21-22页
        2.2.4 变压吸附工艺第22-23页
        2.2.5 原位脱碳工艺第23页
        2.2.6 低温液化分离工艺第23-24页
    2.3 净化方法的对比和总结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沼液净化沼气制取生物质燃料工艺设计第26-32页
    3.1 工艺设计第26-30页
        3.1.1 沼气脱硫第26-27页
        3.1.2 沼气过滤第27页
        3.1.3 沼气脱碳第27-28页
        3.1.4 沼气脱水第28-29页
        3.1.5 减压分离回收CH_4工艺第29页
        3.1.6 含CO_2富液处理工艺第29-30页
    3.2 工艺流程第30-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沼液净化沼气制取生物质燃料工艺模拟第32-54页
    4.1 模拟软件介绍第32-33页
    4.2 工艺模拟第33-36页
        4.2.1 模拟条件第33页
        4.2.2 物性方法的选择第33页
        4.2.3 单元模块介绍第33-34页
        4.2.4 流程建立第34-36页
    4.3 模拟结果第36页
    4.4 填料塔操作参数及性能分析第36-41页
        4.4.1 填料塔内气相流量变化第36-37页
        4.4.2 填料塔内温度变化第37-38页
        4.4.3 填料塔内CH_4含量变化第38-39页
        4.4.4 填料塔内CO_2含量变化第39页
        4.4.5 填料塔内H_2S含量变化第39-40页
        4.4.6 填料塔内液相变化第40-41页
    4.5 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的模拟分析第41-49页
        4.5.1 压力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的模拟分析第41-43页
        4.5.2 吸收剂流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的模拟分析第43-45页
        4.5.3 进气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的模拟分析第45-47页
        4.5.4 吸收剂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的模拟分析第47-49页
    4.6 减压分离回收CH_4工艺模拟第49-51页
        4.6.1 减压分离回收CH_4工艺流程的建立第49页
        4.6.2 减压分离回收CH_4工艺模拟分析第49-51页
    4.7 含CO_2富液处理工艺模拟及分析第51-53页
    4.8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沼液净化沼气制取生物质燃料试验及效益分析第54-62页
    5.1 工艺试验第54-57页
        5.1.1 沼液及沼气的生产第54-55页
        5.1.2 设备连接与检查第55-56页
        5.1.3 试验步骤第56-57页
        5.1.4 检验与分析第57页
    5.2 经济效益分析第57-59页
        5.2.1 固定资产投资第58页
        5.2.2 运行费用概算第58页
        5.2.3 产出效益第58-59页
        5.2.4 能源经济效益第59页
        5.2.5 附加经济效益第59页
    5.3 社会效益分析第59-60页
        5.3.1 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效益第59-60页
        5.3.2 生物质产业效益第60页
    5.4 环境效益分析第60-61页
        5.4.1 废物处理效益第60页
        5.4.2 减排效益第60-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6.1 总结第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换热管内插组合扭带强化传热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舰载机牵引车冷却液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