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美国联邦证券法中的首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致谢第3-4页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9-11页
一、首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定义的来源第11-17页
    (一) 证券欺诈责任的法律渊源第11-14页
    (二) 美国联邦法院关于证券欺诈中的首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区分第14-17页
二、次要责任遇阻第17-24页
    (一) 199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Central Bank判例否认次要责任第17-20页
    (二) 联邦法院对主要责任的解释及分野第20-22页
        1. 明线标准( Bright line test)第20-21页
        2. 实质性参与标准(Substantial participation test)第21-22页
    (三) Rule 10b-5项下的欺诈机制(scheme to defraud)责任的扩张第22-23页
    (四) 证监会的适用及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PSLRA)的出台第23-24页
三、首要(机制)责任得到限制第24-32页
    (一) 机制责任的来源及联邦巡回法院的不同解读方法第24-26页
        1. 狭窄视角(Narrow view)第24-25页
        2. 扩张视角(Expanded view)第25-26页
    (二) 对机制责任的异议及回应第26-28页
    (三) Stoneridge判例对欺诈机制责任的限制第28-30页
    (四) 对Stoneridge案判决的异议及背后的政策考量第30-32页
四、首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再衡量第32-38页
    (一) 安然事件及08年金融危机以来证券欺诈带来的新挑战第32-34页
    (二) Janus案进一步限制首要责任第34-36页
    (三) 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Act)与证券监管改革第36-38页
五、对美国证券立法的思考和对中国立法司法的借鉴第38-45页
    (一) 美国司法制度特点与其证券法发展的关系第38-42页
        1. 联邦法与州法二元机制第38-39页
        2. 三权分立机制及最高法院保主义的影响第39-40页
        3. 判例法的独特性影响第40-42页
    (二) 中国证券立法现状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思考第42-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欧盟难民法中“都柏林移送”的法律争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