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9-10页 |
一、防空识别区的概述 | 第10-14页 |
(一)防空识别区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防空识别区与相关区域的法律概念辨析 | 第11-13页 |
1. 防空识别区与领空 | 第11页 |
2. 防空识别区与飞行情报区 | 第11-12页 |
3. 防空识别区与空中禁区、禁飞区、空中限制区及空中危险区 | 第12页 |
4. 防空识别区与国际空域 | 第12-13页 |
(三)防空识别区的特点 | 第13-14页 |
二、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 第14-19页 |
(一)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 划设防空识别区是维护中国领土安全的需要 | 第14页 |
2. 划设防空识别区有利于中国在海洋争端中的主动权 | 第14页 |
3. 划设防空识别区可为国际合作救援提供线索数据 | 第14-15页 |
(二)中国政府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合法性 | 第15-18页 |
1. 划设防空识别区是国际条约的自然延伸 | 第15-16页 |
2. 设立防空识别区是对专属经济区剩余权利的合理利用 | 第16页 |
3. 划设防空识别区是正在形成中的国际习惯 | 第16-18页 |
(三)中国现有涉及防空识别区的法律法规 | 第18-19页 |
三、中国防空识别区中给予他国的权利与义务 | 第19-22页 |
(一)中国防空识别区中给予他国的权利 | 第19-20页 |
1. 提交飞行计划后的无害通过权利 | 第19页 |
2. 获得紧急救援的权利 | 第19-20页 |
(二)中国防空识别区中给予他国的义务 | 第20页 |
(三)中国对当前典型国家相关立法的借鉴 | 第20-22页 |
1. 美国与加拿大的防空识别区 | 第20-21页 |
2. 日本的防空识别区 | 第21-22页 |
四、中国与相邻国家防空识别区的冲突 | 第22-24页 |
(一)中日防空识别区重合部分的冲突 | 第22-23页 |
(二)越南防空识别区与中国南海重合部分的冲突 | 第23-24页 |
五、中国防空识别区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24-28页 |
(一) 中国防空识别区立法的完善 | 第24-26页 |
1. 明确空域范围 | 第25页 |
2. 设立基本原则 | 第25页 |
3. 明确国家权力与义务 | 第25页 |
4. 完善管制措施与组织构建 | 第25-26页 |
(二)建立完善的防空识别区应急处置方案 | 第26-27页 |
1. 防空识别区对目标识别的方式 | 第26页 |
2. 防空识别区对空中目标的性质判定 | 第26页 |
3. 防空识别区对空中目标的处置原则 | 第26-27页 |
(三)划设黄海、南海防空识别区,建立完备的防空识别区体系 | 第27-28页 |
1. 中国黄海及南海领土现状 | 第27页 |
2. 对中国设立黄海及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建议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