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一、违宪审查程序的一般理论 | 第12-21页 |
(一) 违宪审查程序的界定 | 第12-13页 |
1. 违宪审查程序的概念 | 第12页 |
2. 违宪审查程序的特征 | 第12-13页 |
(二) 世界各国违宪审查程序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3-15页 |
1. 司法机关审查程序 | 第13-14页 |
2. 立法机关审查程序 | 第14页 |
3. 宪法法院审查程序 | 第14-15页 |
4. 宪法委员会审查程序 | 第15页 |
5. 各国违宪审查程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5页 |
(三) 我国违宪审查程序的现状 | 第15-19页 |
1. 提起程序 | 第16-17页 |
2. 受理程序 | 第17-18页 |
3. 审议程序 | 第18-19页 |
4. 处理阶段 | 第19页 |
(四) 完善我国违宪审查程序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1. 保证违宪审查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 第20页 |
2. 保证违宪审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 第20-21页 |
3. 有助于实现公正的审查结果 | 第21页 |
二、我国违宪审查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一) 提起程序不合理 | 第21-23页 |
1. 被动审查提请主体的不对等待遇 | 第21-22页 |
2. 提请的形式规定太简单 | 第22页 |
3. 提请的时效没有规定 | 第22页 |
4. 提请程序没有保障手段 | 第22-23页 |
(二) 受理审议程序设置欠科学 | 第23-25页 |
1. 违宪审查权力主体权力行使的局限性 | 第23页 |
2. 受理审查对象的范围太小 | 第23-24页 |
3. 审议阶段启动理由太简单 | 第24-25页 |
4. 受理的具体程序不完善 | 第25页 |
5. 审议具体规定太宽泛 | 第25页 |
(三) 处理程序有缺失 | 第25-26页 |
1. 修改程序不详细 | 第25页 |
2. 撤销程序有欠缺 | 第25-26页 |
三、完善我国违宪审查程序的建议 | 第26-32页 |
(一) 提请程序的完善 | 第26-28页 |
1. 重视审查建议适格主体的权利保障 | 第26页 |
2. 明确提请的性质与形式 | 第26-27页 |
3. 明确违宪审查程序的提请时效 | 第27页 |
4. 规定违宪审查提请程序的保障手段 | 第27-28页 |
(二) 受理审议程序的改善 | 第28-30页 |
1. 设置专门的违宪审查机构 | 第28页 |
2. 扩大违宪审查对象的范围 | 第28页 |
3. 受理程序的改善 | 第28-29页 |
4. 审议程序的改善 | 第29-30页 |
(三) 处理程序的设置 | 第30-32页 |
1. 处理的作出 | 第30页 |
2. 处理的结果 | 第30-31页 |
3. 裁决的公开 | 第31页 |
4. 裁决的执行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