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武汉市高职院校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20页 |
(一) 选题的缘由和目的 | 第9-11页 |
1. 缘由 | 第9-10页 |
2. 目的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 高职院校 | 第12页 |
2. 创业教育 | 第12-13页 |
3. 创业教育的规范管理 | 第13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五)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页 |
1. 创业教育理论 | 第18页 |
2.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 第18页 |
3. 教育管理学理论 | 第18页 |
(六)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8-20页 |
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20-21页 |
(一)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1页 |
1. 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严峻就业形势的要求 | 第20-21页 |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1-35页 |
(一) 武汉市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调查 | 第21-27页 |
1. 本科、高职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 | 第21-22页 |
2. 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调查 | 第22-23页 |
3. 学生创业意识及学校的培养情况调查 | 第23-24页 |
4.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创业思维培育情况调查 | 第24-25页 |
5.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创业技能培训情况的调查 | 第25-26页 |
6.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管理情况和师资力量调查 | 第26-27页 |
(二)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 第27-30页 |
1. 学校创业教育开展力度现状 | 第27-28页 |
2. 学校对开展创业教育态度的现状 | 第28-29页 |
3. 学校创业教育开展主体现状 | 第29页 |
4. 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模式现状 | 第29-30页 |
5. 学校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现状 | 第30页 |
(三)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1. 创业教育的普及度不高 | 第30页 |
2. 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不足 | 第30-31页 |
3. 对学生的创业思维构建缺失 | 第31-32页 |
4. 对学生的创业技能培训不到位 | 第32-33页 |
5. 创业教育管理水平不高 | 第33页 |
6. 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 | 第33-35页 |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一) 自身原因 | 第35-36页 |
1. 学校对创业教育研究探索较为自发、分散 | 第35页 |
2. 学校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 第35-36页 |
3. 创业教育开展和管理主体不明晰 | 第36页 |
(二) 外部原因 | 第36-39页 |
1. 创业教育理念的失位 | 第36-37页 |
2. 创业教育氛围缺失 | 第37-38页 |
3. 政府对开展创业教育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 第38页 |
4. 家庭、社会支持度不高 | 第38-39页 |
五、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 第39-45页 |
(一) 积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 第39-40页 |
1. 培育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新观念 | 第39页 |
2. 转变学生培养方式,加强创业意识的宣传 | 第39-40页 |
(二) 努力构建学生创业思维体系 | 第40-41页 |
1. 破除旧观念,树立学生自信心 | 第40页 |
2. 培育学生养成优良品质精神 | 第40-41页 |
3. 建立完善知识体系 | 第41页 |
(三) 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 | 第41-42页 |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育课程体系 | 第41-42页 |
2. 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平台 | 第42页 |
(四) 加强学校间的合作以及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投入 | 第42-43页 |
(五) 发挥政府作用,改善创业环境 | 第43-44页 |
1. 出台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方案 | 第43页 |
2. 建立并完善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 第43-44页 |
(六) 加强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