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技术的多通道粉尘与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设计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 1.1.1 粉尘危害 | 第13页 |
|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势 | 第13-14页 |
| 1.1.3 课题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1.2.1 粉尘检测现状 | 第15-16页 |
|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现状 | 第16页 |
| 1.3 论文的结构及相关工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相关技术理论 | 第18-27页 |
|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8-20页 |
| 2.1.1 系统设计设想 | 第18-19页 |
| 2.1.2 系统研发设计流程 | 第19-20页 |
| 2.2 ZigBee无线传感器 | 第20-23页 |
| 2.2.1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介绍 | 第20-21页 |
| 2.2.2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21-23页 |
| 2.3 光散射式粉尘传感器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 2.3.1 光散射原理的理论解释——Mie理论 | 第23-25页 |
| 2.3.2 粉尘浓度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25页 |
| 2.3.3 多通道粉尘传感器原理 | 第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监测系统设计(硬件部分) | 第27-44页 |
| 3.1 单片机选型与介绍 | 第27-28页 |
| 3.2 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的选择 | 第28-31页 |
| 3.3 多通道粉尘传感器 | 第31-35页 |
| 3.3.1 粉尘传感器原理 | 第31-32页 |
| 3.3.2 多通道粉尘传感器原理 | 第32-33页 |
| 3.3.3 多通道粉尘传感器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 3.4 温湿度传感器 | 第35-36页 |
| 3.4.1 SHT10 温湿度传感器介绍 | 第35-36页 |
| 3.4.2 SHT10 温湿度传感器的接口电路 | 第36页 |
| 3.5 GPS模块 | 第36-38页 |
| 3.6 DS1302 模块 | 第38-40页 |
| 3.7 1602 液晶显示模块 | 第40-41页 |
| 3.8 电源设计 | 第41-42页 |
| 3.9 系统辅助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 3.9.1 复位电路 | 第42-43页 |
| 3.9.2 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 第43页 |
| 3.10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监测系统设计(软件部分) | 第44-51页 |
| 4.1 编程软件简介 | 第44-45页 |
| 4.2 监测节点程序设计 | 第45-48页 |
| 4.2.1 监测节点主程序设计 | 第45-47页 |
| 4.2.2 串口中断子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 4.3 用户操作界面设计 | 第48-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 5.1 监测节点(下位机)软件仿真调试 | 第52-53页 |
| 5.2 通信测试 | 第53-54页 |
| 5.3 用户操作界面运行情况 | 第54-5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附录 | 第62-64页 |
| 附录A系统电路板原理图和PCB图 | 第62-63页 |
| 附录B系统电路 3D显示图像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 一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
| 二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