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燃料与燃烧论文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SO2生成和脱除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表第10-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2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第18-28页
    1.3 富氧燃烧过程中的硫问题第28-34页
        1.3.1 富氧燃烧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生成研究现状第29-30页
        1.3.2 富氧过程中石灰石脱硫研究现状第30-34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34-36页
        1.4.1 问题的提出第34页
        1.4.2 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O_2/CO_2气氛中S析出机理和含硫化合物的生成特性研究第36-60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实验装置第36-37页
    2.3 实验样品第37-38页
    2.4 实验方法第38页
    2.5 大同煤富氧燃烧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析出特性第38-45页
        2.5.1 O_2/CO_2气氛下S的析出机理第38-41页
        2.5.2 升温速率的影响第41-42页
        2.5.3 氧气浓度的影响第42-45页
    2.6 生物质混煤燃烧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析出特性第45-59页
        2.6.1 O_2/CO_2气氛下生物质混煤燃烧中S析出机理第45-49页
        2.6.2 生物质混煤比影响第49-53页
        2.6.3 氧气浓度的影响第53-58页
        2.6.4 升温速率的影响第58-59页
    2.7 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O_2/CO_2燃烧气氛SO_2生成和石灰石脱硫特性研究第60-78页
    3.1 引言第60页
    3.2 试验装置介绍第60-66页
        3.2.1 循环流化床本体第61-62页
        3.2.2 电炉系统第62-63页
        3.2.3 水冷料腿第63页
        3.2.4 烟气冷凝器第63-64页
        3.2.5 供风系统第64-65页
        3.2.6 给料系统第65-66页
        3.2.7 测控系统第66页
    3.3 试验物料第66-67页
    3.4 试验方法第67-68页
        3.4.1 数据处理方法第67-68页
        3.4.2 试验工况第68页
    3.5 SO_2的生成特性第68-73页
        3.5.1 燃烧温度的影响第68-70页
        3.5.2 燃烧气氛的影响第70-72页
        3.5.3 过量氧气系数的影响第72-73页
    3.6 石灰石脱硫特性第73-77页
        3.6.1 燃烧温度的影响第73-74页
        3.6.2 进口氧气浓度的影响第74-76页
        3.6.3 Ca/S摩尔比的影响第76-77页
    3.7 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石灰石脱硫反应机理研究第78-106页
    4.1 引言第78页
    4.2 试验系统第78页
    4.3 试验物料第78页
    4.4 试验方法第78-80页
    4.5 石灰石脱硫反应的机理研究第80-88页
        4.5.1 石灰石的分解反应第81-82页
        4.5.2 硫化反应产物表面微观结构的形成第82-87页
        4.5.3 Ca转化率第87-88页
    4.6 进口氧气浓度对石灰石直接脱硫反应的影响第88-104页
        4.6.1 硫化反应产物表面表面微观结构的形成第89-92页
        4.6.2 直接硫化反应产物表面的形成机理第92-95页
        4.6.3 Ca转化率第95-97页
        4.6.4 直接脱硫反应动力学分析第97-104页
    4.7 小结第104-106页
第五章 带烟气再循环的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研究第106-132页
    5.1 引言第106页
    5.2 试验装置第106-108页
    5.3 试验物料第108-110页
    5.4 试验方法第110-114页
        5.4.1 试验数据处理第110-111页
        5.4.2 启动过程第111-113页
        5.4.3 运行过程第113页
        5.4.4 试验安排第113-114页
    5.5 石灰石脱硫特性的研究第114-130页
        5.5.1 燃烧气氛的影响第114-117页
        5.5.2 燃烧温度的影响第117-120页
        5.5.3 二次风比例的影响第120-123页
        5.5.4 一次风氧气浓度的影响第123-126页
        5.5.5 过量氧气系数的影响第126-129页
        5.5.6 试验装置尺度的影响第129-130页
    5.6 小结第130-132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32-135页
    6.1 结论第132-134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49-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同法上不可抗力规则适用研究
下一篇:设计思维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培养研究--以向红小学《生活小创客》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