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股权及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上市公司及股份制企业定义 | 第18页 |
2.1.3 企业绩效定义 | 第18-19页 |
2.2 股权激励要素及模式 | 第19-22页 |
2.2.1 股权激励要素 | 第19-21页 |
2.2.2 股权激励模式 | 第21-22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3.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2.3.3 管理激励理论 | 第23-25页 |
3 中国宝安集团股权激励实施背景及方案介绍 | 第25-31页 |
3.1 集团简介 | 第25页 |
3.2 公司组织框架及股权结构 | 第25-27页 |
3.2.1 组织框架 | 第25-27页 |
3.2.2 股权结构 | 第27页 |
3.3 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27-29页 |
3.3.1 方案设计 | 第27-28页 |
3.3.2 方案实施步骤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4 中国宝安股权激励应用效果分析 | 第31-41页 |
4.1 财务状况分析 | 第31-35页 |
4.1.1 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 第31-33页 |
4.1.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4-35页 |
4.2 非财务状况分析 | 第35-40页 |
4.2.1 企业规模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4.2.2 人员变动情况 | 第37-38页 |
4.2.3 股权结构变化 | 第38-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中国宝安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经验与启示 | 第41-49页 |
5.1 中国宝安股权激励方案成功经验 | 第41-43页 |
5.1.1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1页 |
5.1.2 注重高管特征 | 第41-43页 |
5.1.3 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 第43页 |
5.2 中国宝安股权激励方案不足之处 | 第43-44页 |
5.2.1 激励模式单一 | 第43-44页 |
5.2.2 业绩考核指标实现难度大 | 第44页 |
5.2.3 激励强度过大 | 第44页 |
5.3 解决中国宝安股权激励问题对策 | 第44-46页 |
5.3.1 完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 第44-45页 |
5.3.2 合理选择激励对象 | 第45页 |
5.3.3 确定适当激励强度 | 第45-46页 |
5.4 启示 | 第4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