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甘肃北山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矿区地理位置第10-11页
    1.3 以往工作及存在问题第11-12页
        1.3.1 以往工作第11-12页
        1.3.2 存在问题第12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主要工作量第13-14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24页
    2.1 大地构造背景第14-17页
        2.1.1 星星峡-旱山微板块第16页
        2.1.2 敦煌微板块第16-17页
    2.2 区域地层第17-20页
        2.2.1 前震旦纪浅变质地层—中深变质岩第17页
        2.2.2 双鹰山被动陆缘单元古生代地层第17-18页
        2.2.3 红柳园裂谷单元古生代地层系统第18页
        2.2.4 北山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第18-20页
        2.2.5 中新生代岩石地层第20页
    2.3 区域构造第20-21页
        2.3.1 区域断裂构造第21页
        2.3.2 区域褶皱构造第21页
    2.4 区域岩浆岩第21-24页
        2.4.1 超基性-基性侵入岩第21-22页
        2.4.2 中酸性侵入岩第22页
        2.4.3 火山岩第22-24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4-34页
    3.1 地层第25-26页
    3.2 构造第26-27页
        3.2.1 褶皱构造第26页
        3.2.2 断裂构造第26-27页
    3.3 岩浆岩第27页
    3.4 矿体特征第27-34页
        3.4.1 矿体规模、产状第27-28页
        3.4.2 矿石特征第28-30页
        3.4.3 围岩蚀变第30-34页
第四章 斑岩体特征及其演化第34-44页
    4.1 斑岩体特征第34页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34-40页
        4.2.1 主量元素特征第34-36页
        4.2.2 微量元素特征第36-37页
        4.2.3 稀土元素第37-40页
    4.3 斑岩成岩年代分析第40页
        4.3.1 成岩年龄第40页
        4.3.2 成矿年龄约束第40页
    4.4 成岩环境探讨第40-42页
    4.5 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第44-54页
    5.1 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第44-46页
    5.2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第46-47页
    5.3 成矿流体性质第47-51页
    5.4 成矿物质来源第51-52页
        5.4.1 铜的来源第51页
        5.4.2 介质水、硫的来源第51-52页
    5.5 成矿模式第52-54页
第六章 总结第54-56页
致谢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作存储与协作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3D-HEVC深度图帧内编码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