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结肠癌的简介 | 第14-16页 |
1.1.1 结肠癌概述 | 第14页 |
1.1.2 结肠癌的治疗 | 第14-16页 |
1.2 肿瘤干细胞 | 第16-22页 |
1.2.1 肿瘤干细胞及生物学特点 | 第16-17页 |
1.2.2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 第17-19页 |
1.2.3 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研究 | 第19-22页 |
1.3 Nanog | 第22-25页 |
1.3.1 Nanog基因结构 | 第22页 |
1.3.2 Nanog的表达特征 | 第22-23页 |
1.3.3 Nanog与胚胎干细胞 | 第23页 |
1.3.4 Nanog与肿瘤发生发展 | 第23-25页 |
1.4 实验立题依据 | 第25-26页 |
第2章 材料与试剂 | 第26-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2.1.1 细胞系 | 第26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2.1.5 Real-time PCR所用引物 | 第28-29页 |
2.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9-32页 |
2.2.1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 | 第29页 |
2.2.2 0.25%胰酶-EDTA混合液配制(10×) | 第29-30页 |
2.2.3 RPMI 1640 培养液配制 | 第30页 |
2.2.4 DMEM/F12培养液配制 | 第30页 |
2.2.5 磁珠分选所用Buffer的配制 | 第30-31页 |
2.2.6 磁珠分选用DNase I的配制 | 第31页 |
2.2.7 siRNA储存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32-43页 |
3.1 结肠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32-36页 |
3.1.1 免疫磁珠法筛选 | 第32-33页 |
3.1.2 EpCAM~+CD44~+HCT-116 细胞的培养 | 第33-34页 |
3.1.3 EpCAM~+CD44~+HCT-116 细胞的鉴定 | 第34-36页 |
3.2 沉默结肠癌干细胞Nanog的表达 | 第36-41页 |
3.2.1 siRNA转染并检测沉默效果 | 第36-38页 |
3.2.2 Nanog沉默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Nanog沉默对结肠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Nanog沉默对结肠癌干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 Nanog siRNA对结肠癌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1 荷瘤鼠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3.3.2 实验分组及Nanog siRNA治疗 | 第41-42页 |
3.4 统计学分析 | 第42-43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43-55页 |
4.1 结肠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43-46页 |
4.1.1 EpCAM~+CD44~+HCT-116 的筛选 | 第43页 |
4.1.2 EpCAM~+CD44~+HCT-116 的培养 | 第43-44页 |
4.1.3 EpCAM~+CD44~+HCT-116 的鉴定 | 第44-46页 |
4.2 沉默结肠癌干细胞中Nanog的表达 | 第46-52页 |
4.2.1 Nanog基因沉默效果的检测 | 第46-48页 |
4.2.2 Nanog沉默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8页 |
4.2.3 Nanog沉默对结肠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8-51页 |
4.2.4 Nanog沉默对结肠癌干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Nanog siRNA对结肠癌的影响 | 第52-55页 |
4.3.1 Nanog siRNA对肿瘤体积及瘤重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2 Nanog siRNA对荷瘤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