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在西藏多龙地区铜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激发极化法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激发极化法发展 | 第10-11页 |
1.2.2 激发极化法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2 工作区地质概况 | 第14-21页 |
2.1 以往地质工作 | 第14-16页 |
2.1.1 区域地质调查 | 第14-15页 |
2.1.2 区域物化探工作 | 第15-16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17页 |
2.3 电性特征 | 第17-21页 |
3 物探工作 | 第21-30页 |
3.1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3.2 参数选择 | 第21-28页 |
3.3 工作部署 | 第28-30页 |
4 物探资料综合分析与成果解释 | 第30-79页 |
4.1 地质构造推断解释 | 第31-35页 |
4.2 激电异常解释 | 第35-45页 |
4.3 综合解释成果 | 第45-55页 |
4.3.1 地质、物化探找矿特征 | 第45-46页 |
4.3.2 综合异常划分原则 | 第46-47页 |
4.3.3 综合异常解释 | 第47-55页 |
4.4 异常查证成果解释 | 第55-75页 |
4.4.1 拿若矿区1:1万电法扫面成果解释 | 第55-58页 |
4.4.2 荣那东(RND)异常查证成果解释 | 第58-63页 |
4.4.3 铁格隆南(TGLN)异常查证成果解释 | 第63-67页 |
4.4.4 尕尔勤西(GEQX)异常查证成果解释 | 第67-72页 |
4.4.5 尕尔勤(GEQ)异常查证成果解释 | 第72-75页 |
4.5 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建立 | 第75-79页 |
5 研究成果 | 第79-8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4-85页 |
6.1 结论 | 第84页 |
6.2 建议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