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3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5-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9-38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9-37页 |
三 研究现状评述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38-4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一 系统分析法 | 第40-41页 |
二 文献研究法 | 第41页 |
三 问卷调查法 | 第41页 |
四 案例研究法 | 第41-42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42-43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42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42-43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工具 | 第43-56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43-49页 |
一 慈善 | 第43-44页 |
二 慈善事业 | 第44-45页 |
三 慈善组织 | 第45-46页 |
四 慈善捐赠 | 第46-48页 |
五 动力机制 | 第48-49页 |
六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 | 第49页 |
第二节 理论工具 | 第49-55页 |
一 系统理论 | 第49-53页 |
二 计划行为理论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SFP分析 | 第56-75页 |
第一节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结构(S) | 第56-66页 |
一 个人慈善捐赠内生动力系统 | 第57-61页 |
二 个人慈善捐赠外生动力系统 | 第61-64页 |
三 动力传导媒介 | 第64-66页 |
第二节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功能(F) | 第66-68页 |
一 引导功能 | 第66-67页 |
二 整合功能 | 第67页 |
三 调控功能 | 第67-68页 |
四 维系功能 | 第68页 |
第三节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原理(P) | 第68-74页 |
一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耦合机理 | 第69-70页 |
二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 | 第70-7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验证分析 | 第75-109页 |
第一节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验证分析流程设计 | 第75-76页 |
第二节 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模型构建 | 第76-80页 |
一 计划行为理论(TPB)及其应用背景 | 第76-77页 |
二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实证模型构建 | 第77-80页 |
第三节 主要变量的测量 | 第80-86页 |
一 慈善意识的测量 | 第80-81页 |
二 财富伦理观的测量 | 第81-82页 |
三 慈善制度政策的测量 | 第82-83页 |
四 社会慈善氛围的测量 | 第83页 |
五 慈善组织声誉度的测量 | 第83-84页 |
六 慈善组织专业性的测量 | 第84-85页 |
七 初始量表构建 | 第85-86页 |
第四节 效度和信度分析 | 第86-91页 |
一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86-88页 |
二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88-91页 |
第五节 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 | 第91-94页 |
一 问卷设计与完善 | 第91-93页 |
二 样本数据 | 第93-94页 |
第六节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4-97页 |
一 问卷样本的描述 | 第94-95页 |
二 问卷数据的分析 | 第95-97页 |
第七节 样本分析与实证结果 | 第97-102页 |
第八节 结果分析 | 第102-108页 |
一 研究结果总结 | 第102-103页 |
二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03-108页 |
第九节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第109-126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109-112页 |
一 研究策略 | 第109-110页 |
二 个案选择 | 第110-111页 |
三 资料来源 | 第11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概况 | 第112-113页 |
第三节 Z市K社区居民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实践场域 | 第113-115页 |
一 外部扶持主体——E区政府 | 第113页 |
二 慈善捐赠项目实施主体——Z市慈善总会驻K社区工作站 | 第113-114页 |
三 慈善捐赠参与主体——社区居民 | 第114-115页 |
第四节 K社区居民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 | 第115-125页 |
一 外生动力系统的作用机理 | 第115-121页 |
二 内生动力系统的作用机理 | 第121-123页 |
三 动力传导媒介 | 第123-124页 |
四 Z市K社区居民慈善捐赠动力机制运行机理 | 第124-125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126-128页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128-132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4页 |
附录 | 第144-150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