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曲艺艺术论文

盲叟弹弦诵古今--介休三弦书的实地调查与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3页
    一、研究缘起第8-9页
    二、选题意义第9-10页
    三、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四、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一章:空间与源流:介休三弦书及其背景描述第13-28页
    第一节、晋陕通衡的三晋腹地第13-15页
        一、介休的地理环境第13-14页
        二、介子推“不言禄”‐‐‐‐‐ 县名的由来第14-15页
    第二节:源流探索:三弦与三弦书第15-20页
        一、三弦的产生第15-16页
        二、盲人说书:远古的回声第16-20页
    第三节:口述:介休曲艺队的发展历程第20-28页
        一、介休曲艺队的建立第21-23页
        二、介休县曲艺队的传承第23-24页
        三、曲艺队队员构成调查第24-28页
第二章:介休县曲艺队及其三弦书的活态考察第28-40页
    第一节:现场解读:盲艺人的音乐与生活第28-34页
    第二节:西宋壁村的祝寿演出第34-40页
第三章:介休三弦书音乐本体构成分析第40-54页
    第一节 三弦书的声乐音乐第40-45页
        一、唱腔结构第40-43页
        二、板式分析第43-45页
    第二节 三弦书的器乐及器乐音乐第45-53页
        三、间奏用乐规律第50-53页
    第三节 三弦书与晋剧的关系第53-54页
        一、器乐曲牌第53页
        二、唱腔音乐第53-54页
第四章:“三弦书”的音乐变迁与文化解读第54-67页
    第一节 三十年历史变迁下的介休三弦书第54-60页
        一、曲目数量与演出规模的变化第54-58页
        二、器乐音乐与唱腔的变化第58-59页
        三、一元化的传承方式第59页
        四、社会底层的挣扎‐‐‐‐艺人的生存状态第59-60页
    第二节 介休三弦书的文化解读第60-67页
        一、介休三弦书的艺术风格第60-61页
        二、介休三弦书的社会功能第61-63页
        三、介休三弦书反映三晋文化的精髓第63-65页
        四、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介休三弦书第65-67页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第72-80页
个人简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上海稻草人旅行社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