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商标诉前禁令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选题来源和选题意义第8-9页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第二章 商标诉前禁令制度概述第11-17页
    2.1 诉前禁令的概念第11页
    2.2 诉前禁令产生的原因第11-12页
    2.3 诉前禁令的特征第12-14页
        2.3.1 诉前禁令具有预防性第12页
        2.3.2 诉前禁令是一种行为保全救济第12-13页
        2.3.3 诉前禁令具有紧迫性和临时性第13-14页
    2.4 商标诉前禁令的概念及其特殊性第14-17页
        2.4.1 商标诉前禁令的概念第14-15页
        2.4.2 商标诉前禁令的特殊性第15-17页
第三章 我国商标诉前禁令的立法现状及评析第17-20页
    3.1 我国商标诉前禁令的立法现状第17-18页
    3.2 我国商标诉前禁令的立法评析第18-20页
        3.2.1 侵权行为成立的判断标准不明确第18页
        3.2.2 "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认定标准不完善第18-19页
        3.2.3 缺乏商标禁诉前禁令合法的考察标准第19-20页
第四章 域外商标诉前禁令的比较研究第20-27页
    4.1 美国第20-24页
        4.1.1 美国商标诉前禁令的立法现状第20-21页
        4.1.2 美国商标诉前禁令的考查因素第21-24页
        4.1.3 美国商标诉前禁令的考查方式第24页
    4.2 英国第24-25页
    4.3 TRIPS协议的临时措施中关于商标诉前禁令的研究第25-27页
第五章 我国商标诉前禁令的完善建议第27-31页
    5.1 完善商标侵权认定标准第27-28页
    5.2 完善"不可弥补的损害"的判断标准第28-29页
    5.3 明确商标诉前禁令核发的考察因素第29页
        5.3.1 增加"权衡双方利益"为考查因素第29页
        5.3.2 增加"公共利益"为考查因素第29页
    5.4 考查方式的完善第29-3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育国际教育集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硅片低温直接键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