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合作 | 第12页 |
(二)合作学习 | 第12页 |
(三)小学英语合作学习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一) 文献法 | 第13页 |
(二) 课堂观察法 | 第13页 |
(三)访谈法 | 第13页 |
(四)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五、难点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 第14-15页 |
(一)注意力 | 第14页 |
(二)记忆 | 第14页 |
(三)性格 | 第14-15页 |
二、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 | 第15-16页 |
(一)语音学习的特点 | 第15页 |
(二)听说学习的特点 | 第15-16页 |
三、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一)内在动机理论 | 第16页 |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6-17页 |
(三)人际交往论 | 第17页 |
(四)知识建构学习论 | 第17页 |
(五)群体动力学 | 第17-18页 |
(六)暗示教学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观察与访谈研究 | 第19-34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19页 |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课堂观察与分析 | 第19-26页 |
(一)来自李老师的课堂观察 | 第20-22页 |
(二)来自王老师的课堂观察 | 第22-24页 |
(三) 来自韩老师的课堂观察 | 第24-26页 |
三、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26-34页 |
(一)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运用 | 第27-29页 |
(二) 学生合作学习的状态 | 第29-30页 |
(三) 师生双方对合作学习的反馈 | 第30-31页 |
(四)合作学习的效果 | 第31-34页 |
第三章 A小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课例呈现及分析 | 第34-41页 |
一、课堂教学案例呈现 | 第34-37页 |
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第37-41页 |
(一)教师知识呈现 | 第37-38页 |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情况 | 第38-39页 |
(三) 学生的参与情况 | 第39页 |
(四)教师的反馈 | 第39-40页 |
(五)合作学习产生的效果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影响小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及其成因 | 第41-45页 |
一、影响小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 | 第41-43页 |
(一)分组 | 第41-42页 |
(二)学习内容 | 第42页 |
(三)评价反馈 | 第42-43页 |
(四)课堂秩序 | 第43页 |
二、成因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运用策略 | 第45-48页 |
一、合作学习前期准备工作的策略 | 第45-46页 |
(一)明确合作学习内容 | 第45页 |
(二)合理的分配小组 | 第45-46页 |
二、合作学习实施中的策略 | 第46页 |
(一)任务的布置清楚合理 | 第46页 |
(二)教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 第46页 |
三、合作学习教师的反馈策略 | 第46-48页 |
(一)评价方式多元化 | 第46页 |
(二)鼓励方式多样化 | 第46-47页 |
(三) 评价要全面具体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