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沉箱-垫层-桩复合地基基础概述 | 第10-11页 |
1.3 沉箱-垫层-桩复合地基基础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理论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沉箱-垫层-桩复合基础模型试验 | 第19-31页 |
2.1 试验目的 | 第19页 |
2.2 室内模型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0-25页 |
2.3.1 材料模型 | 第20-22页 |
2.3.2 沉箱及桩模型 | 第22-23页 |
2.3.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3-24页 |
2.3.4 试验槽及加载系统 | 第24-25页 |
2.4 试验方案 | 第25-27页 |
2.5 试验过程 | 第27-29页 |
2.5.1 试验准备 | 第27页 |
2.5.2 试验加载卸载 | 第27-28页 |
2.5.3 单桩试验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沉箱-垫层-桩复合基础模型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1-53页 |
3.1 试验数据处理 | 第31-35页 |
3.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5-48页 |
3.2.1 单桩水平荷载试验 | 第35-36页 |
3.2.2 承载力分析 | 第36-37页 |
3.2.3 荷载位移关系 | 第37-40页 |
3.2.4 桩身内力 | 第40-42页 |
3.2.5 桩身变形 | 第42-43页 |
3.2.6 桩侧土抗力 | 第43-44页 |
3.2.7 桩身位移 | 第44页 |
3.2.8 水平向桩土分担 | 第44-46页 |
3.2.9 单体沉箱基础 | 第46-48页 |
3.3 基础破坏模式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沉箱-垫层-桩复合基础水平承载理论分析 | 第53-93页 |
4.1 单桩水平承载分析方法 | 第53-68页 |
4.1.1 弹性地基反力法 | 第53-55页 |
4.1.2 p-y曲线法 | 第55-57页 |
4.1.3 采用Cerruti解的被动荷载计算 | 第57-59页 |
4.1.4 主被动荷载共同作用下桩内力计算 | 第59-68页 |
4.2 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 第68-83页 |
4.2.1 桩土竖向荷载分配计算 | 第69-73页 |
4.2.2 桩土水平荷载分配计算 | 第73-74页 |
4.2.3 桩复合地基水平位移计算 | 第74-77页 |
4.2.4 桩复合地基水平承载力计算 | 第77页 |
4.2.5 复合地基水平位移的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 第77-80页 |
4.2.6 桩身内力的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 第80-83页 |
4.3 沉箱-垫层-桩复合地基基础水平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 | 第83-91页 |
4.3.1 基础简化模型 | 第83-85页 |
4.3.2 基于简化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85-88页 |
4.3.3 模型试验与简化模型理论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 | 第88-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琼州海峡大桥基础概念设计案例计算 | 第93-99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93-95页 |
5.2 设计计算 | 第95-9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6.1 结论 | 第99-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