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英语教育初小衔接问题严重 | 第8页 |
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初小英语教育衔接提供实施细则和政策保证 | 第8-9页 |
三、个人研究兴趣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英语教育 | 第13页 |
二、初小 | 第13页 |
三、衔接 | 第13-14页 |
四、英语教育初小衔接研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初小衔接教育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英语教育初小衔接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第18-19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9-24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两套英语教材的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25-2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5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层次的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26-32页 |
一、学生、家长层次 | 第26-28页 |
二、教师层次 | 第28-32页 |
第三章 英语教育初小衔接现状分析 | 第32-73页 |
第一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的衔接分析 | 第32-38页 |
一、对初小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衔接分析的依据 | 第32页 |
二、《课标(2011年版)》里英语教育初小衔接较好的方面 | 第32-37页 |
三、《课标(2011年版)》里英语教育初小衔接存在问题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初小两套英语教材的衔接分析 | 第38-49页 |
一、教材分析的依据及具体英语教材选取的原因 | 第38页 |
二、初小两套英语教材衔接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8页 |
三、初小两套英语教材衔接较好的方面 | 第38-42页 |
四、初小两套英语教材衔接存在问题 | 第42-49页 |
第三节 学生层次的衔接现状分析 | 第49-57页 |
一、初小衔接阶段学生层次衔接现状较好的方面 | 第49-51页 |
二、初小衔接阶段学生层次衔接存在问题 | 第51-57页 |
第四节 家长层次的衔接现状分析 | 第57-63页 |
一、初小衔接阶段家长层次衔接现状较好的方面 | 第57-60页 |
二、初小衔接阶段家长层次衔接存在问题 | 第60-63页 |
第五节 教师层次的衔接现状分析 | 第63-68页 |
一、初小衔接阶段教师层次衔接现状较好的方面 | 第63-64页 |
二、初小衔接阶段教师层次衔接存在问题 | 第64-68页 |
第六节 多层次间对于初小英语衔接研究的相互影响 | 第68-73页 |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对教材在初小英语教育衔接编写上的影响 | 第68-69页 |
二、《课标(2011)》对英语教师在开展初小英语教育衔接工作上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三、英语教材对英语教师在开展初小英语教育衔接工作上的影响 | 第70-71页 |
四、英语教师对学生在初小英语教育衔接适应性上的影响 | 第71页 |
五、英语教材对学生在初小英语教育衔接适应性上的影响 | 第71-72页 |
六、家长对学生在初小英语教育衔接适应性上的影响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初小英语教育衔接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 第73-81页 |
第一节 促进初小英语教育教材的衔接 | 第73-74页 |
一、把握教材内容差异,以旧引新,做好初小英语教材自然衔接 | 第73页 |
二、制定初一开学复习计划,选取合适衔接教材 | 第73页 |
三、教育主管部门解决教材配套资源有偿收费 | 第73-74页 |
第二节 给学生的建议 | 第74页 |
一、充分重视初小衔接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 第74页 |
二、积极适应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 | 第74页 |
第三节 给家长的建议 | 第74-75页 |
一、家长要在思想上提高对英语教育初小衔接的认识 | 第74页 |
二、提前了解初小英语衔接信息,合理安排衔接教育,并给予实际指导 | 第74-75页 |
三、家长要全面了解初小衔接阶段孩子身心发展情况 | 第75页 |
四、积极与英语教师联系,主动参加学校相关活动 | 第75页 |
第四节 给教师的建议 | 第75-78页 |
一、重视英语教育初小衔接,调动自身积极性 | 第75-76页 |
二、研读新《课标(2011)》,坚定执行课标要求 | 第76页 |
三、切实关注初小衔接阶段学生个体差异,做好师生间情感沟通 | 第76-77页 |
四、初中英语教师需对衔接期新生家长进行指导 | 第77页 |
五、注重英语学科知识衔接,帮助学生形成成功心理体验。 | 第77-78页 |
六、注意借鉴初小两阶段的教学方式,做好学生学习兴趣衔接 | 第78页 |
第五节 给学校的建议 | 第78-79页 |
一、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协调二者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 第78页 |
二、开展朋辈引领活动,介绍英语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 第78-79页 |
第六节 给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 第79-81页 |
一、建立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平台 | 第79页 |
二、试行“初预年级” | 第79页 |
三、为英语教师提供从小学到初中循环教学的机会 | 第79页 |
四、初小英语教育需实施多元的评价方法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一 | 第87-88页 |
附录二 | 第88-89页 |
附录三 | 第89-92页 |
附录四 | 第92-94页 |
附录五 | 第94-96页 |
附录六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