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5-2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2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2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1-2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6-56页 |
2.1 健康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演进 | 第26-31页 |
2.2 健康人力资本内生增长研究的理论模型 | 第31-48页 |
2.2.1 Grossman(1972)模型及其扩展 | 第32-39页 |
2.2.2 Kalemli-Ozcan(2000)死亡率外生化模型 | 第39-41页 |
2.2.3 Chakraborty(2012)死亡率内生化模型 | 第41-43页 |
2.2.4 Bloom and Canning(2012)教育投入与健康投入关系模型 | 第43-47页 |
2.2.5 Hosoya(2003)政府税收对健康决策影响模型 | 第47-48页 |
2.3 实证研究综述 | 第48-54页 |
2.3.1 跨国数据研究 | 第49-52页 |
2.3.2 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 第52-54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54-56页 |
3 死亡率内生健康投资基本模型及模拟 | 第56-72页 |
3.1 家庭部门 | 第56-58页 |
3.2 厂商部门 | 第58页 |
3.3 均衡结果 | 第58-62页 |
3.4 模拟与敏感性检定 | 第62-69页 |
3.5 模拟与三国实际经济变量的对比 | 第69-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4 加入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投资选择模型及模拟 | 第72-88页 |
4.1 完全积累制度 | 第73-76页 |
4.1.1 家庭及厂商部门 | 第73-75页 |
4.1.2 均衡结果 | 第75-76页 |
4.2 现收现付制 | 第76-79页 |
4.2.1 家庭及厂商部门 | 第76-77页 |
4.2.2 均衡结果 | 第77-78页 |
4.2.3 比较静态分析 | 第78-79页 |
4.3 模拟结果 | 第79-81页 |
4.4 加入借贷模型限制健康投资选择模型 | 第81-86页 |
4.4.1 加入借贷模型的完全积累制度 | 第81-84页 |
4.4.2 加入借贷模型的现收现付制 | 第84-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5 教育成本与健康资本权衡的人力资本模型 | 第88-113页 |
5.1 家庭单位 | 第88-91页 |
5.2 厂商部门 | 第91页 |
5.3 竞争均衡 | 第91-92页 |
5.4 模拟 | 第92-95页 |
5.5 敏感性检定 | 第95-100页 |
5.5.1 技术进步因子的敏感性检定 | 第96-97页 |
5.5.2 人力资本技术进步B的敏感性检定 | 第97-98页 |
5.5.3 医疗卫生环境(?)的敏感性检定 | 第98-99页 |
5.5.4 人力资本方程式ε的敏感性检定 | 第99-100页 |
5.5.5 敏感性检定小结 | 第100页 |
5.6 政府决策 | 第100-109页 |
5.6.1 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征税比例t 变化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5.6.2 政府医疗投入比例η变化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5.6.3 政府教育投入比例δ变化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5.6.4 政府严格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参数的变化 | 第107-108页 |
5.6.5 政府决策小结 | 第108-109页 |
5.7 模型结果的稳健性 | 第109-11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10-113页 |
6 基于CHNS(1991-2011)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113-144页 |
6.1 计量模型 | 第113-114页 |
6.2 经济变量指标的选定 | 第114-117页 |
6.3 总体样本数据描述 | 第117-123页 |
6.4 基于总体样本的计量方法和结果 | 第123-135页 |
6.4.1 健康水平与健康投资的计量方法、结果 | 第123-132页 |
6.4.2 个人收入与健康水平的计量研究方法、结果 | 第132-135页 |
6.5 基于农村样本的进一步分析 | 第135-142页 |
6.6 实证研究小结 | 第142-144页 |
7 英、美、中国的宏观实证分析 | 第144-166页 |
7.1 计量模型 | 第144-145页 |
7.2 经济变量指标的选取和处理 | 第145-146页 |
7.3 计量结果分析 | 第146-165页 |
7.3.1 基于英国 1960~2012年的实证分析 | 第147-154页 |
7.3.2 基于美国 1960~2012年的实证分析 | 第154-159页 |
7.3.3 基于中国 1978~2013年的实证分析 | 第159-165页 |
7.4 计量结果比较与小结 | 第165-166页 |
8 结论 | 第166-172页 |
8.1 研究结论总述 | 第166-169页 |
8.1.1 理论结论总述 | 第166-168页 |
8.1.2 实证结论总述 | 第168-169页 |
8.2 政策启示 | 第169-170页 |
8.3 未来研究思路 | 第170-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79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179-180页 |
后记 | 第180-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