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创新 | 第15页 |
1.4.2 不足 | 第15-17页 |
2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概述 | 第17-25页 |
2.1 高职院校概念及业务特点 | 第17-18页 |
2.2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定义与特点 | 第18-20页 |
2.2.1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特点 | 第19-20页 |
2.3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内容 | 第20-25页 |
2.3.1 预算财务审计 | 第20-21页 |
2.3.2 工程管理审计 | 第21页 |
2.3.3 产业管理审计 | 第21-22页 |
2.3.4 科研管理审计 | 第22-23页 |
2.3.5 经济责任审计 | 第23-25页 |
3 M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第25-49页 |
3.1 M高职院校概况 | 第25-26页 |
3.2 M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现状 | 第26-41页 |
3.2.1 内审制度建设情况 | 第26页 |
3.2.2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 | 第26-27页 |
3.2.3 内部审计范围和方式方法 | 第27-30页 |
3.2.4 内部审计内容和程序 | 第30-40页 |
3.2.5 实施审计成效表现 | 第40-41页 |
3.3 M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3.3.1 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制约 | 第41页 |
3.3.2 审计力量不能满足学校内审业务量需求 | 第41-42页 |
3.3.3 内部控制审计执行不到位 | 第42-43页 |
3.3.4 电算化应用程度不高 | 第43-44页 |
3.3.5 对后续整改的监督作用未能完全发挥 | 第44-45页 |
3.3.6 缺乏关于收费和教育成本的审计 | 第45页 |
3.4 形成问题的原因 | 第45-49页 |
3.4.1 审计处的定位限制独立性的发挥 | 第45-46页 |
3.4.2 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 | 第46-47页 |
3.4.3 领导层对内审的重视不够 | 第47-48页 |
3.4.4 缺乏信息化审计的意识和技术 | 第48-49页 |
4 改进M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 第49-57页 |
4.1 提升M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地位 | 第49-50页 |
4.1.1 强调内审监督与管理职能并重 | 第49页 |
4.1.2 强调内审对管理层决策的辅助作用 | 第49-50页 |
4.2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及部门设置 | 第50-52页 |
4.2.1 在M高校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 | 第50-51页 |
4.2.2 增加审计人员在职培训 | 第51-52页 |
4.3 提升M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 第52-53页 |
4.3.1 开发适用于M高职院校专用的软件工具 | 第52页 |
4.3.2 推广M高职院校内部云审计模式 | 第52-53页 |
4.4 优化审计流程,填补工作空白 | 第53-55页 |
4.4.1 改进内部控制审计流程 | 第53页 |
4.4.2 增加对M高职院校收费制度和教育成本的审计 | 第53-54页 |
4.4.3 建立高校审计工作交流制度 | 第54-55页 |
4.5 加强审计整改,落实责任追究 | 第55-57页 |
4.5.1 审计查出的问题应在学校内部进行公开 | 第55-56页 |
4.5.2 落实整改责任追究制度 | 第56-57页 |
5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