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缩略词表 | 第18-22页 |
前言 | 第22-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第一部分 ERC1及KCNG4基因突变对完全性葡萄胎的遗传易感性 | 第29-82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31-58页 |
2.1.1 临床样本收集 | 第31页 |
2.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1-34页 |
2.1.3 DNA提取 | 第34-36页 |
2.1.4 全外显子测序 | 第36-37页 |
2.1.5 候选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型 | 第37-40页 |
2.1.6 候选基因突变点引物设计及处理 | 第40-52页 |
2.1.7 PCR扩增 | 第52-53页 |
2.1.8 凝胶电泳 | 第53-54页 |
2.1.9 PCR产物凝胶回收及纯化 | 第54-55页 |
2.1.10 DNA SANGER法测序 | 第55-57页 |
2.1.11 突变查重 | 第57页 |
2.1.12 统计方法计算 | 第57-58页 |
2.2 结果 | 第58-74页 |
2.2.1 样本收集汇总分组结果 | 第58页 |
2.2.2 实验的总的流程及部分结果图 | 第58-59页 |
2.2.3 外显子测序结果 | 第59-63页 |
2.2.4 MASSARRAY SNP核型结果 | 第63-71页 |
2.2.5 SANGER验证结果 | 第71-74页 |
2.3 讨论 | 第74-77页 |
2.4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第二部分 MIIP基因对绒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 第82-1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84-103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84页 |
3.1.2 实验仪器试剂和配方 | 第84-89页 |
3.1.3 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89-101页 |
3.1.4 统计学处理 | 第101-103页 |
3.2 结果 | 第103-135页 |
3.2.1 MIIP低表达和高表达模型的建立 | 第103-109页 |
3.2.2 调控MIIP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3.2.3 调控MIIP对细胞的早期凋亡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3.2.4 调控MIIP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 第115-121页 |
3.2.5 低表达MIIP对绒癌细胞裸鼠荷瘤能力的影响 | 第121-133页 |
3.2.6 MIIP调控HDAC6和乙酰化A-TUBULIN的表达 | 第133-135页 |
3.3 讨论 | 第135-137页 |
3.4 结论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1页 |
综述 葡萄胎的遗传背景研究进展 | 第141-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6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