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益社团发展困境研究--以C大学S社团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2.1 研究思路和相关说明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研究基础 | 第11-1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1.1 公益 | 第11页 |
2.1.2 大学生社团 | 第11页 |
2.1.3 高校公益社团 | 第11-12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3 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2.3.1 增权理论 | 第14-15页 |
2.3.2 志愿失灵理论 | 第15-16页 |
2.3.3 马斯洛动机理论 | 第16-17页 |
3 高校公益社团发展建设现状-以C大学S社团为例 | 第17-22页 |
3.1 社团发起与成立 | 第17页 |
3.2 人员机构设置 | 第17-18页 |
3.3 开展的公益项目 | 第18-22页 |
3.3.1 爱心跳蚤市场 | 第18-20页 |
3.3.2 坎坷之路 | 第20-21页 |
3.3.3 周末去支教 | 第21-22页 |
4 高校公益社团发展困境 | 第22-29页 |
4.1 存在问题 | 第22-25页 |
4.1.1 公益认识 | 第22页 |
4.1.2 资金场地 | 第22-24页 |
4.1.3 组织管理 | 第24-25页 |
4.1.4 社会视域 | 第25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25-29页 |
4.2.1 社团成员志愿减退 | 第25-26页 |
4.2.2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 第26页 |
4.2.3 缺乏专业方面指导 | 第26-27页 |
4.2.4 管理松散制度不完善 | 第27页 |
4.2.5 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 第27-29页 |
5 推进高校公益社团发展的对策 | 第29-39页 |
5.1 加强高校公益社团自身建设 | 第29-34页 |
5.1.1 提高公益素养 | 第29-30页 |
5.1.2 拓宽资金渠道 | 第30-31页 |
5.1.3 完善组织管理 | 第31-33页 |
5.1.4 建立宣传机制 | 第33页 |
5.1.5 增强校际交流 | 第33-34页 |
5.2 多方推动高校公益社团发展 | 第34-39页 |
5.2.1 学校重视 | 第34-36页 |
5.2.2 政府支持 | 第36-37页 |
5.2.3 与社会工作机构合作 | 第37-39页 |
6 结语 | 第39-40页 |
6.1 总结 | 第39页 |
6.2 不足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