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名校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以三位齐鲁名校长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7-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8页 |
1.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推动 | 第7页 |
2.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趋势引领 | 第7-8页 |
3.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工程的激发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目的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关于名校长的研究 | 第9-10页 |
2.关于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10-13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中小学校长 | 第13-14页 |
2.校长专业发展 | 第14页 |
3.齐鲁名校长 | 第14页 |
(五)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14-1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研究程序 | 第15-17页 |
二、中小学名校长专业发展的理论视角 | 第17-20页 |
(一)结构功能理论 | 第17页 |
(二)符号互动理论 | 第17-18页 |
(三)成就动机理论 | 第18-20页 |
三、三位名校长专业发展的案例解读 | 第20-39页 |
(一)善爱教育的引路人 | 第20-27页 |
1.董校长的故事 | 第20-24页 |
2.董校长的专业发展解读 | 第24-27页 |
(二)行动研究的践行者 | 第27-33页 |
1.赵校长的故事 | 第28-30页 |
2.赵校长的专业发展解读 | 第30-33页 |
(三)终身发展的弘道者 | 第33-39页 |
1.孙校长的故事 | 第34-36页 |
2.孙校长的专业发展解读 | 第36-39页 |
四、影响中小学名校长专业发展的因素 | 第39-42页 |
(一)个人因素 | 第39-40页 |
1.家庭环境 | 第39页 |
2.受教育背景 | 第39-40页 |
3.人格特征 | 第40页 |
(二)工作环境因素 | 第40-42页 |
1.重要他人 | 第40-41页 |
2.培训交流的机会 | 第41-42页 |
五、中小学名校长专业发展的策略 | 第42-50页 |
(一)提升人格魅力 | 第42-43页 |
(二)创新教育思想 | 第43-44页 |
(三)发展能力素养 | 第44-47页 |
(四)把握战略机遇 | 第47页 |
(五)利用社会资源 | 第47-48页 |
(六)重视重要他人 | 第48-49页 |
(七)完善科学管理 | 第49-50页 |
六、结语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