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综述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 | 第14-26页 |
一、免疫系统概述 | 第14-15页 |
1、先天免疫 | 第14页 |
2、适应性免疫 | 第14-15页 |
二、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 | 第15-16页 |
1、细胞免疫 | 第15页 |
2、体液免疫 | 第15-16页 |
三、甲壳动物中抗菌肽研究概述 | 第16-23页 |
1、对虾素(Penaeidin) | 第17页 |
2、溶菌酶(Lysozymes) | 第17页 |
3、含WAP结构域蛋白(crustin) | 第17-19页 |
4、抗脂多糖因子(anti-lipopolysaccaride factors) | 第19-23页 |
四、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6页 |
第二部分 日本囊对虾中抗菌肽性质与功能研究 | 第26-80页 |
第一章 含单乳清酸性蛋白结构域的甲壳肽具有抑制细菌对日本囊对虾侵染的功能 | 第26-50页 |
一、前言 | 第26-27页 |
二、材料方法 | 第27-38页 |
1. 材料 | 第27-2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1.2. 菌株和载体 | 第27-28页 |
1.3. 仪器和试剂 | 第28页 |
2、方法 | 第28-38页 |
2.1. 日本囊对虾免疫刺激及血细胞的分离 | 第28页 |
2.2. mRNA提取 | 第28-29页 |
2.3. cDNA第一链合成 | 第29页 |
2.4. 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2.5. 半定量RT-PCR | 第30页 |
2.6. 荧光定量RT-PCR | 第30页 |
2.7. 重组表达 | 第30-34页 |
2.8.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 | 第34-35页 |
2.9. rMjSWD的抑制动力学 | 第35页 |
2.10. rMjSWD的理化性质 | 第35-36页 |
2.11 细菌结合实验 | 第36-37页 |
2.12. Western blot | 第37页 |
2.13. rMjSWD抑制细菌分泌蛋白酶活性 | 第37页 |
2.14. 弧菌自然感染对虾 | 第37-38页 |
三、结果 | 第38-47页 |
1. 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2. 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 第39-41页 |
3. MjSWD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及受病原刺激后表达变化 | 第41-42页 |
4. 重组蛋白表达与纯化 | 第42页 |
5. rMjSWD抑制蛋白酶活性和抑制动力学 | 第42-44页 |
6. rMjSWD的理化性质 | 第44页 |
7. rMjSWD通过结合细菌表面的多糖具有结合细菌活性 | 第44-45页 |
8. rMjSWD抑制细菌分泌的蛋白酶活性 | 第45-46页 |
9. rMjSWD保护虾体不受细菌感染 | 第46-47页 |
四、讨论 | 第47-50页 |
第二章 日本囊对虾中抗脂多糖因子具有抗菌活性 | 第50-68页 |
一、前言 | 第50-51页 |
二、材料方法 | 第51-56页 |
1. 菌株和载体 | 第51页 |
2. 仪器和试剂 | 第51-52页 |
3.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4. 方法 | 第52-56页 |
4.1. 日本囊对虾免疫刺激及血细胞的分离 | 第52页 |
4.2. mRNA提取 | 第52页 |
4.3. cDNA第一链合成 | 第52页 |
4.4. 序列分析 | 第52页 |
4.5. 半定量RT-PCR | 第52-53页 |
4.6. 荧光定量RTPCR | 第53页 |
4.7. 重组表达 | 第53页 |
4.8. 重组蛋白大规模表达纯化 | 第53-54页 |
4.9. 液体抑菌实验 | 第54页 |
4.10. 多糖结合实验 | 第54-55页 |
4.11. 体内清除实验 | 第55-56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6-64页 |
1.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生树构建 | 第56-59页 |
2. ALFs的组织分布 | 第59-60页 |
3. 细菌刺激后MjALF-Es高表达 | 第60页 |
4. rMjALF-Es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 第60-61页 |
5. 多糖结合活性 | 第61-62页 |
6. 体内弧菌清除 | 第62-64页 |
7. 致死率统计 | 第64页 |
四、讨论 | 第64-68页 |
第三章 日本囊对虾的D-类抗脂多糖因子具有抗病毒的功能 | 第68-80页 |
一、前言 | 第68-69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69-72页 |
1. 菌株,病毒、载体和实验试剂 | 第69页 |
2. 实验材料和免疫刺激 | 第69页 |
3. 血细胞分离与组织RNA提取 | 第69页 |
4. 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qRT-PCR | 第69-70页 |
5. 重组蛋白表达纯化 | 第70-71页 |
6. 重组蛋白抗病毒活性检测 | 第71页 |
7. 在MALF-D2沉默的对虾中WSSV的复制率检测 | 第71页 |
8. 血细胞体外培养及WSSV病毒感染 | 第71页 |
9. Westem b1ot | 第71-72页 |
三、结果 | 第72-77页 |
1、重组表达六种ALF,检测体内抗病毒活性 | 第72-73页 |
2、MjALF-D2的组织分布和表达模式 | 第73-74页 |
3、重组蛋白rMjALF-D2抑制WSSV在体内的复制 | 第74-75页 |
4、WSSV在MjALF-D2沉默的对虾体内复制量升高 | 第75-77页 |
5、重组蛋白rMjALF-D2可以保护血细胞免受WSSV侵染 | 第77页 |
四、讨论 | 第77-80页 |
论文的创新点及意义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