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二章 河南省太康县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 | 第9-17页 |
第一节 农村未成年人的犯罪状况 | 第9-14页 |
一、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与性别 | 第9-10页 |
二、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职业与文化 | 第10-12页 |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罪名与类型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河南太康县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规律 | 第14-17页 |
一、初犯、冲动性犯罪为主,且犯罪危害性小 | 第14页 |
二、犯罪主体以农民身份为主,学生犯罪持续增加 | 第14-15页 |
三、共同犯罪频繁发生,以群架斗殴、寻衅滋事为主 | 第15页 |
四、侵犯财产型犯罪数量下降,侵犯人身犯罪数量不断上升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河南省太康县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分析 | 第17-27页 |
第一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因素 | 第17-20页 |
一、生理原因与心理原因 | 第17-19页 |
二、长期的不良行为方式与不当生活方式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 | 第20-22页 |
一、父母自身教育水平不足 | 第20-21页 |
二、父母外出务工,隔代监护乏力 | 第21页 |
三、父母忙于生计,对未成年人的缺少关注与交流 | 第21-22页 |
四、熟人社会对意外事件的冷处理 | 第22页 |
第三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因素 | 第22-27页 |
一、户籍制度的不利影响 | 第22-24页 |
二、过度重视大学的教育氛围 | 第24-25页 |
三、教育资源向城市高度集中 | 第25-26页 |
四、农村网络场所监管不力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河南省太康县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 第27-39页 |
第一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预防 | 第27-29页 |
一、注重心理教育与行为引导 | 第27-28页 |
二、加强性教育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 | 第29-32页 |
一、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尽教养义务 | 第29-30页 |
二、加强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与沟通 | 第30-31页 |
三、注重教育方式与内容的适当性 | 第31页 |
四、重点培养辍学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 | 第32-35页 |
一、村委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 第32-33页 |
二、鼓励和发展职业教育 | 第33页 |
三、规范农村网络场所 | 第33-34页 |
四、增加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 第34-35页 |
五、加强学校主导的农村未成人教育 | 第35页 |
第四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预防 | 第35-39页 |
一、建立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 第35-36页 |
二、增加针对未成年人激情犯罪规定 | 第36-37页 |
三、非羁押诉讼制度的扩大运用 | 第37-3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