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面塑的现状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一)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0页 |
| (二)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闻喜面塑的生存空间 | 第13-18页 |
| (一)山西面塑概述 | 第13-15页 |
| (二)闻喜面塑的生存坏境 | 第15-18页 |
| 1.自然地理环境 | 第15页 |
| 2.历史文化环境 | 第15-18页 |
| 第三章 闻喜面塑的艺术风格和民俗应用 | 第18-28页 |
| (一)闻喜面塑的艺术风格 | 第18-20页 |
| 1.造型特征 | 第18-20页 |
| 2.色彩特征 | 第20页 |
| (二)闻喜面塑的民俗应用 | 第20-28页 |
| 第四章 闻喜面塑的保护现状 | 第28-32页 |
| (一)闻喜花馍协会和展馆的建设 | 第28页 |
| 1.闻喜花馍研究协会 | 第28页 |
| 2.闻喜花馍展览馆 | 第28页 |
| (二)整体保护措施 | 第28-30页 |
|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8-29页 |
| 2.政府加大整体保护力度 | 第29-30页 |
| (三)闻喜面塑的艺术传播 | 第30-32页 |
| 1.艺人展演和讲学 | 第30-31页 |
| 2.媒体宣传与学者研究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闻喜面塑的传承和创新现状 | 第32-43页 |
| (一)闻喜面塑的传承方式 | 第32-33页 |
| 1.家庭传承 | 第32页 |
| 2.集体传承 | 第32页 |
| 3.学校教育传承 | 第32-33页 |
| (二)闻喜面塑的传承人情况 | 第33-36页 |
| 1.闻喜花馍代表性传承人 | 第33-34页 |
| 2.闻喜面塑的其他传承人 | 第34-36页 |
| (三)闻喜面塑的销售情况 | 第36-37页 |
| 1.花馍店铺私人销售 | 第36页 |
| 2.花馍合作社和公司销售 | 第36-37页 |
| (四)闻喜花馍的现代创新 | 第37-43页 |
| 1.题材多样化 | 第37-39页 |
| 2.形式雕塑化 | 第39-40页 |
| 3.制作工艺现代化 | 第40-43页 |
| 第六章 闻喜面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43-47页 |
| (一)闻喜面塑在当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 1.传承人老龄化严重 | 第43页 |
| 2.民俗应用明显减少 | 第43-44页 |
| (二)闻喜面塑的发展措施 | 第44-47页 |
| 1.制作工艺要持续创新 | 第44页 |
| 2.民俗旅游业的科学开发 | 第44-45页 |
| 3.当地面塑艺术和文化的教育普及 | 第45页 |
| 4.鼓励专业性的闻喜面塑艺术创作 | 第45-47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 附录A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