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接种大豆根瘤菌对东北黑土细菌群落影响及其调控作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根瘤菌研究进展第18-20页
        1.2.1 根瘤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第18页
        1.2.2 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8-19页
        1.2.3 根瘤菌的数量研究第19页
        1.2.4 环境条件对根瘤菌的影响第19-20页
        1.2.5 接种根瘤菌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第20页
    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第20-25页
        1.3.1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第20-21页
        1.3.2 土壤微生物在农田土壤中的作用第21页
        1.3.3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第21-22页
        1.3.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第22-25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27-3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2.1.1 试验地概况第27页
        2.1.2 试验设计第27-28页
        2.1.3 样品采集第28页
        2.1.4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第28页
        2.1.5 大豆测产方法第28页
        2.1.6 统计分析第28-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第29-30页
        2.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30页
        2.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0-31页
        2.2.4 大豆产量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第31-32页
        2.2.5 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32页
    2.3 讨论第32-33页
        2.3.1 施肥对土壤养分、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2页
        2.3.2 土壤化学性质和大豆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第34-4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3.1.1 仪器与试剂第34页
        3.1.2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第34-35页
        3.1.3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第35-37页
        3.1.4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数据分析第37页
        3.1.5 统计分析第37-3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3.2.1 细菌 16S rRNA基因拷贝数第38-39页
        3.2.2 不同施肥处理菌群多样性分析第39-40页
        3.2.3 细菌群落构成第40-42页
        3.2.4 影响土壤细菌菌群结构的因子分析第42-43页
    3.3 讨论第43-44页
        3.3.1 施肥对土壤细菌 16S rRNA基因拷贝数和多样性的影响第43-44页
        3.3.2 施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第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黑土NIFH固氮基因的影响第45-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4.1.1 仪器与试剂第45页
        4.1.2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第45-47页
        4.1.3 nif H测序分析流程及数据去杂处理第47-48页
        4.1.4 统计分析第4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4.2.1 不同施肥处理对nifH基因拷贝数的影响第48-49页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nifH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第49-50页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nifH群落组成的影响第50-51页
        4.2.4 影响nifH群落组成的因子分析第51-52页
    4.3 讨论第52-53页
        4.3.1 施肥对nifH基因丰度和 α 多样性的影响第52页
        4.3.2 施肥对nifH群落组成的影响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根瘤菌的筛选及B. JAPONICUM 5821 占瘤率的测定第54-6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4-57页
        5.1.1 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5.1.2 大豆根瘤的采集第55页
        5.1.3 根瘤菌的分离、纯化第55页
        5.1.4 根瘤菌的染色、镜检第55页
        5.1.5 根瘤菌染菌处理第55-56页
        5.1.6 根瘤菌的冻干第56页
        5.1.7 根瘤菌总DNA的提取第56页
        5.1.8 BOX-PCR第56-57页
        5.1.9 统计分析第5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5.2.1 根瘤菌的分离筛选第57-58页
        5.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的影响第58-59页
        5.2.3 根瘤菌占瘤率的测定第59-60页
    5.3 讨论第60-61页
        5.3.1 根瘤菌的生长及培养特征第60页
        5.3.2 接种根瘤菌占瘤率的探讨第60-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和展望第62-64页
    6.1 全文结论第62页
    6.2 研究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历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5-20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热点的变化与发展--基于CSSCI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
下一篇:电液比例压力—流量试验台测控系统数据库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