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注热点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3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文献数据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的采集过程 | 第18-29页 |
2.1 文献数据分析法的价值与可行性分析 | 第18-20页 |
2.1.1 文献数据分析法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 | 第18-19页 |
2.1.2 文献数据分析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可行性 | 第19-20页 |
2.2 文献数据的采集过程和必要的数据说明 | 第20-25页 |
2.2.1 样本期刊的选择与来源数据的说明 | 第20-24页 |
2.2.2 文献关键词的统计与筛选 | 第24-25页 |
2.3 文献数据的初步统计和学科研究热点的整体性回顾 | 第25-29页 |
第3章 2005-2015 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热点的变化与发展 | 第29-56页 |
3.1 热点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 第30-33页 |
3.1.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3.1.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31-33页 |
3.2 热点二:“中国梦” | 第33-36页 |
3.2.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33-34页 |
3.2.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34-36页 |
3.3 热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36-39页 |
3.3.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3.3.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37-39页 |
3.4 热点四:“和谐社会” | 第39-42页 |
3.4.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39-40页 |
3.4.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40-42页 |
3.5 热点五:“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 | 第42-44页 |
3.5.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42页 |
3.5.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42-44页 |
3.6 热点六:“毛泽东(思想)” | 第44-46页 |
3.6.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44-45页 |
3.6.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45-46页 |
3.7 热点七:“生态文明” | 第46-48页 |
3.7.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46-47页 |
3.7.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47-48页 |
3.8 热点八:“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理论)” | 第48-50页 |
3.8.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48-49页 |
3.8.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49-50页 |
3.9 热点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0-53页 |
3.9.1 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50-51页 |
3.9.2 热点变化和发展轨迹 | 第51-53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3.10.1 本章研究热点的变化与发展对推动学科发展的意义 | 第53-54页 |
3.10.2 本章运用数据分析法所得结论与其他研究方式的异同 | 第54-56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62页 |
4.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主要优势 | 第56-58页 |
4.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58-59页 |
4.3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建议 | 第59-60页 |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以后的改进方向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样本期刊文献数量统计和关键词词频验证方法示意图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