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1.2.1 单向激振下土体动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2 双向激振下土体动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3 红土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试验仪器和研究方案 | 第29-35页 |
2.1 试验仪器 | 第29-31页 |
2.1.1 试验仪器介绍 | 第29-30页 |
2.1.2 试验仪器相关参数 | 第30-31页 |
2.2 试样的物理性质指标和试样制备 | 第31-32页 |
2.2.1 试验土料物理性质指标 | 第31页 |
2.2.2 试样制备 | 第31-32页 |
2.3 试验方案与试验步骤 | 第32-35页 |
2.3.1 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2.3.1.1 同相位试验 | 第32页 |
2.3.1.2 变相位试验 | 第32-33页 |
2.3.2 试验步骤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双向动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剪切模量特性 | 第35-52页 |
3.1 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 第35-36页 |
3.2 动剪切模量概述 | 第36-39页 |
3.3 红土的动剪切模量特性 | 第39-50页 |
3.3.1 不同径向动荷载幅值下红土的动剪切模量 | 第39-47页 |
3.3.1.1 不同径向动荷载幅值下红土的G_d~γ_d关系曲线 | 第39-43页 |
3.3.1.2 不同径向动荷载幅值下红土的G_d~N关系曲线 | 第43-47页 |
3.3.2 不同固结比下红土的动剪切模量 | 第47-49页 |
3.3.2.1 不同固结比下红土的G_d~γ_d关系曲线 | 第47-48页 |
3.3.2.2 不同固结比下红土的G_d~N关系曲线 | 第48-49页 |
3.3.3 不同相位差下红土的初始动剪切模量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双向动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变形特性 | 第52-67页 |
4.1 动变形概述 | 第52-53页 |
4.2 红土的动剪切应变特性 | 第53-58页 |
4.2.1 不同径向动荷载幅值下红土的动剪切应变 | 第53-54页 |
4.2.2 不同固结应力下红土的动剪切应变 | 第54-56页 |
4.2.3 不同相位差下红土的动剪切应变 | 第56-58页 |
4.3 红土的滞回曲线特性 | 第58-62页 |
4.3.1 不同含水率下红土的滞回曲线 | 第58-59页 |
4.3.2 不同固结应力下红土的滞回曲线 | 第59-60页 |
4.3.3 不同径向动荷载幅值下红土的滞回曲线 | 第60-62页 |
4.4 红土的阻尼比特性 | 第62-65页 |
4.4.1 不同含水率下红土的λ-γ_d关系曲线 | 第63-64页 |
4.4.2 不同径向动荷载幅值下红土的λ-γ_d关系曲线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1.1 红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特性 | 第67页 |
5.1.2 红土的动剪切模量特性 | 第67页 |
5.1.3 红土的动剪切应变特性 | 第67-68页 |
5.1.4 红土的滞回曲线特性 | 第68页 |
5.1.5 红土的阻尼比特性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