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环境污染物概述 | 第13-14页 |
1.1.1 环境污染简要概况 | 第13页 |
1.1.2 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 第13-14页 |
1.1.3 污染物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 分子印迹技术 | 第14-17页 |
1.2.1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及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1.2.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2.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1.3 智能响应印迹聚合物 | 第17-21页 |
1.3.1 智能响应聚合物概述 | 第17-19页 |
1.3.2 智能响应型印迹聚合物 | 第19-20页 |
1.3.3 智能响应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的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室温下光引发聚合制备核壳型离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对钴离子的动态吸附研究 | 第23-42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2.1.1 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2.1.2 钴离子印迹聚合物(P-IIPs)的制备 | 第25-26页 |
2.1.3 静态吸附实验 | 第26-27页 |
2.1.4 动态吸附实验 | 第27-28页 |
2.1.5 解吸与再生实验 | 第28页 |
2.1.6 实际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 第28-2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2.2.0 离子印迹聚合物(P-IIPs)的制备 | 第29页 |
2.2.1 结构表征分析 | 第29-32页 |
2.2.2 静态吸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2.3 动态吸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2.2.4 动态吸附模型拟合及分析 | 第38-40页 |
2.2.5 动态解吸和再生性能研究 | 第40页 |
2.2.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0-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光响应型介孔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双酚A的光控选择性分离研究 | 第42-58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1.1 药品及仪器 | 第43页 |
3.1.2 光响应分子印迹聚合物(P-MIPs)的制备 | 第43-44页 |
3.1.3 光响应性能测试实验 | 第44页 |
3.1.4 静态吸附实验 | 第44-45页 |
3.1.5 光控吸收和释放实验 | 第45页 |
3.1.6 实际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 第4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3.2.1 光响应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2 结构表征分析 | 第46-50页 |
3.2.3 光致异构化研究 | 第50-51页 |
3.2.4 吸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3.2.5 光控分离BPA研究 | 第53-55页 |
3.2.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55-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温敏型氧化石墨烯基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对硝基苯酚的选择性分离研究 | 第58-7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4.1.1 药品及仪器 | 第59-60页 |
4.1.2 温敏型氧化石墨烯基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60页 |
4.1.3 静态吸附实验 | 第60-61页 |
4.1.4 温度响应性实验 | 第6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1-71页 |
4.2.1 温敏型氧化石墨烯基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61-62页 |
4.2.2 结构表征分析 | 第62-65页 |
4.2.3 吸附性能研究 | 第65-69页 |
4.2.4 温度响应性研究 | 第69-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