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与边区农村社会变迁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7-12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四、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前言 | 第12-15页 |
| 一、大生产运动引起的边区农村社会经济变迁 | 第15-22页 |
| (一)边区农村人口数量和结构的良性变化 | 第15-17页 |
| (二)边区农业水平的提高 | 第17-19页 |
| (三)边区农村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 第19-22页 |
| 二、大生产运动引起的边区农村社会意识变迁 | 第22-27页 |
| (一)大生产运动使得劳动光荣意识深入人心 | 第23-25页 |
| (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 第25-26页 |
| (三)形成积极参与政治的观念 | 第26-27页 |
| 三、大生产运动引起的边区农村社会风气的变迁 | 第27-32页 |
| (一)崇尚劳动英雄风气的形成 | 第28-29页 |
| (二)妇女社会地位及婚恋风俗的变化 | 第29-32页 |
| 四、大生产运动引起的边区农村科技文艺的变迁 | 第32-36页 |
| (一)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 | 第32-35页 |
| (二)文艺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 第35-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注释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后记 | 第40-41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