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进展 | 第10-35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概况 | 第10-13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与原理 | 第13-16页 |
1.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 第13页 |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2.3 发光层的能量传递过程 | 第14-16页 |
1.3 发光材料的分类 | 第16-21页 |
1.3.1 有机电致荧光材料 | 第16-18页 |
1.3.2 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 第18-19页 |
1.3.3 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TADF) | 第19-21页 |
1.4 磷光主体材料 | 第21-24页 |
1.4.1 空穴传输主体材料 | 第21-22页 |
1.4.2 电子传输主体材料 | 第22-24页 |
1.5 双偶极传输主体材料 | 第24-34页 |
1.5.1 含吡啶双偶极材料 | 第25-26页 |
1.5.2 含氰基的双偶极主体材料 | 第26-27页 |
1.5.3 含二苯磷酰基的双偶极主体材料 | 第27-31页 |
1.5.4 含三唑和噁二唑双偶极主体材料 | 第31-32页 |
1.5.5 含三嗪双偶极主体材料 | 第32-34页 |
1.6 论文的设计思想 | 第34-3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5-46页 |
2.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35-36页 |
2.2 主要仪器及型号 | 第36页 |
2.3 表征及测试方法 | 第36-38页 |
2.3.1 材料的结构鉴定 | 第36-37页 |
2.3.2 材料的光物理性质测试 | 第37页 |
2.3.3 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测试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37页 |
2.3.4 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质研究 | 第37-38页 |
2.4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8-46页 |
2.4.1 氰基吡啶和三唑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 第38-39页 |
2.4.2 咔唑苯硼酸的合成方法 | 第39-42页 |
2.4.3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42-46页 |
3 氰基吡啶系列双偶极主体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46-55页 |
3.1 氰基吡啶系列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46-48页 |
3.1.1 m-CzPyCN、o-CzPyCN、n-CzPyCN和t-CzPycN的光物理性质 | 第47-48页 |
3.2 氰基吡啶系列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和密度泛函计算 | 第48-51页 |
3.2.1 氰基吡啶系列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 第49-50页 |
3.2.2 氰基吡啶系列化合物的DFT计算 | 第50-51页 |
3.3 氰基吡啶系列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研究 | 第51-55页 |
4 三唑系列双偶极主体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55-62页 |
4.1 三唑系列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55-58页 |
4.1.1 DzSCz、DzDCz和SzDCz的光物理性质 | 第55-58页 |
4.2 三唑系列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和DFT计算 | 第58-59页 |
4.2.1 三唑系列化合物的DTF计算 | 第59页 |
4.3 三唑系列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研究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A 目标化合物的质谱与核磁图谱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