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0-16页 |
| 1.2.1 羌北地块及昌都地块二叠纪-三叠纪古地磁学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5页 |
| 1.2.2 羌南地块二叠纪-三叠纪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页 |
| 1.4 本文主要工作量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样品采集 | 第18-22页 |
| 2.1 羌塘地块构造背景 | 第18-19页 |
| 2.2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地层发育情况 | 第19-21页 |
| 2.3 样品采集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那益雄组地层岩石学特征 | 第22-25页 |
| 3.1 样品薄片鉴定特征 | 第22-23页 |
| 3.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那益雄组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 第25-31页 |
| 4.1 锆石U-Pb定年方法概述 | 第25页 |
| 4.2 锆石挑选、制靶及实验测试 | 第25-26页 |
| 4.3 那益雄组火山岩年代学结果 | 第26-30页 |
| 4.4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羌北-昌都地块那益雄组岩石磁学研究 | 第31-35页 |
| 5.1 岩石磁学方法概述 | 第31-32页 |
| 5.1.1 等温剩磁获得实验 | 第32页 |
| 5.1.2 三轴等温热退磁实验 | 第32页 |
| 5.2 岩石磁学结果 | 第32-34页 |
| 5.3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六章 磁化率各向异性方法及结果 | 第35-40页 |
| 6.1 磁化率各向异性方法简介 | 第35页 |
| 6.2 磁化率各向异性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 6.3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七章 羌北-昌都地块那益雄组古地磁学研究 | 第40-61页 |
| 7.1 古地磁学方法概述 | 第40-41页 |
| 7.2 古地磁学实验测试 | 第41-42页 |
| 7.3 那益雄组火山岩古地磁学结果 | 第42-59页 |
| 7.3.1 样品退磁特征 | 第42-45页 |
| 7.3.2 剩磁分量统计及稳定性检验 | 第45-58页 |
| 7.3.3 火山岩平均地磁场长期变 | 第58-59页 |
| 7.4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八章 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 第61-66页 |
| 8.1 羌北、昌都块体晚二叠世位置关系 | 第61-62页 |
| 8.2 羌北-昌都地块及其周边地块晚二叠世构造关系探讨 | 第62-66页 |
| 第九章 主要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