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有源RFID系统及AES加密算法 | 第20-29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有源RFID系统 | 第20-22页 |
2.2.1 有源RFID系统的硬件架构 | 第20-21页 |
2.2.2 有源RFID软件系统流程 | 第21页 |
2.2.3 有源RFID安全协议 | 第21-22页 |
2.3 AES加密算法 | 第22-28页 |
2.3.1 AES加密流程 | 第23-27页 |
2.3.2 AES加密算法实现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电磁分析攻击技术基础 | 第29-4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边信道攻击技术基础 | 第29-32页 |
3.3 电磁分析 | 第32-41页 |
3.3.1 电磁泄漏的机理 | 第33页 |
3.3.2 电磁辐射的模型 | 第33-34页 |
3.3.3 电磁泄漏模型 | 第34-35页 |
3.3.4 电磁分析攻击理论基础 | 第35-40页 |
3.3.5 S盒在电磁分析攻击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3.4 差分电磁分析(DEMA)算法模拟验证 | 第41-43页 |
3.5 相关性电磁分析(CEMA)算法验证 | 第43-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有源RFID系统的电磁信息采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 第47-64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电磁信息采集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 第47-53页 |
4.2.1 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3页 |
4.3 自动化采集平台验证 | 第53-63页 |
4.3.1 自动化采集触发信号的设置 | 第54-55页 |
4.3.2 功耗信息的采集 | 第55-58页 |
4.3.3 电磁信息的采集 | 第58-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对有源RFID的电磁信息攻击 | 第64-77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汉明重量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64-67页 |
5.3 差分电磁分析攻击(DEMA) | 第67-71页 |
5.3.1 DEMA算法实现 | 第67-68页 |
5.3.2 有源RFID系统的DEMA攻击 | 第68-71页 |
5.4 相关性电磁分析(CEMA) | 第71-76页 |
5.4.1 CEMA算法实现 | 第71-72页 |
5.4.2 有源RFID系统的CEMA攻击 | 第72-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