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新文学史在香港的书写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香港与中国新文学史的书写 | 第9-17页 |
(一) “中国新文学史”命名略谈 | 第9-11页 |
(二) 关于50-70年代 | 第11-13页 |
(三) 新文学史在香港的书写概观 | 第13-17页 |
二、“客观”书写的文学史 | 第17-38页 |
(一) 去国家意识 | 第17-25页 |
1. 远离政治的“道” | 第17-18页 |
2. “亲历”者的坚守 | 第18-21页 |
3. 尊重个体价值 | 第21-25页 |
(二) “去”主观意志 | 第25-33页 |
1. 以情入史 | 第25-28页 |
2. 感时论史 | 第28-33页 |
(三) 文学史的主观与客观 | 第33-38页 |
1. “文学”与“史” | 第33-35页 |
2. 主、客观维度 | 第35-38页 |
三、书写“传统”的文学史 | 第38-52页 |
(一) 古典继承 | 第38-41页 |
1. 体悟式品评 | 第38-39页 |
2. “史记”笔法 | 第39-41页 |
(二) 大陆借鉴 | 第41-46页 |
1. 架构模式 | 第41-44页 |
2. 编排体例 | 第44-46页 |
(三) 文学史与教科书 | 第46-52页 |
1. 新文学史课程在港的设立 | 第46-49页 |
2. 教科书式文学史属性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