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休闲全面发展阶段 | 第13页 |
1.1.2 绿道运动蓬勃发展,成为休闲城市建设目标 | 第13-14页 |
1.1.3 开放式景区的发展对建设游憩型绿道提出诉求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3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8-3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2.1.1 绿道 | 第18-19页 |
2.1.2 游憩型绿道 | 第19页 |
2.1.3 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 | 第19-23页 |
2.2 研究综述及实践案例 | 第23-31页 |
2.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23-27页 |
2.2.2 国内外相关实践 | 第27-31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2.3.1 景观生态学 | 第31页 |
2.3.2 景观设计学 | 第31页 |
2.3.3 游憩学 | 第31-32页 |
2.3.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第32-33页 |
2.3.5“千层饼”理论分析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体系建构 | 第35-42页 |
3.1 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效用分析 | 第35-36页 |
3.2 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体系构成 | 第36-38页 |
3.2.1 节点 | 第37-38页 |
3.2.2 通道 | 第38页 |
3.2.3 域面 | 第38页 |
3.3 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功能结构 | 第38-42页 |
3.3.1 基础性游憩绿道 | 第39页 |
3.3.2 功能性游憩绿道 | 第39-40页 |
3.3.3 辅助性游憩绿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选划方法及标准设置 | 第42-47页 |
4.1 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选划方法 | 第42-45页 |
4.1.1 选划原则 | 第42-43页 |
4.1.2 选划策略 | 第43-44页 |
4.1.3 选划步骤 | 第44-45页 |
4.2 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标准设置 | 第45-47页 |
4.2.1 游憩绿道标准 | 第45页 |
4.2.2 配套服务标准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上海佘山旅游度假区游憩绿道选划研究 | 第47-70页 |
5.1 佘山旅游度假区业态及其空间格局 | 第47-50页 |
5.2 佘山旅游度假区游憩绿道设置 | 第50-58页 |
5.2.1 界道选划 | 第51-52页 |
5.2.2 主干道选划 | 第52-53页 |
5.2.3 次干道选划 | 第53-54页 |
5.2.4 游憩道选划 | 第54-55页 |
5.2.5 通勤道选划 | 第55页 |
5.2.6 水上游憩绿道选划 | 第55-58页 |
5.3 佘山旅游度假区游憩绿道体系优化 | 第58-70页 |
5.3.1 建设目标 | 第58-59页 |
5.3.2 游憩绿道标准化 | 第59-67页 |
5.3.3 配套服务系统化 | 第67-68页 |
5.3.4 绿道体系网络化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