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插图清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第一节 肠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1.1.1 肠的结构组成 | 第14-15页 |
1.1.2 肠干细胞的概述 | 第15-17页 |
1.1.3 调控肠上皮稳态的信号通路 | 第17-22页 |
1.1.3.1 Wnt信号通路 | 第18-20页 |
1.1.3.2 Notch信号通路 | 第20-21页 |
1.1.3.3 Hedgehog信号通路 | 第21-22页 |
1.1.4 3D(Three-dimensional)肠上皮类器官培养 | 第22-24页 |
第二节 Gpr177基因的研究背景 | 第24-26页 |
1.2.1 Gpr177的简介 | 第24页 |
1.2.2 Gpr177的生物学功能 | 第24-26页 |
第三节 肠癌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3.1 简述结直肠癌 | 第26-27页 |
1.3.2 肠癌的两种动物模型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40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29-32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2.1.2 主要实验耗材 | 第29页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1.5 主要实验试剂配方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32-39页 |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页 |
2.2.2 组织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2.2.3 RNA反转录成cDNA | 第33页 |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3-35页 |
2.2.5 类器官的培养 | 第35-36页 |
2.2.6 类器官原位免疫荧光 | 第36页 |
2.2.7 苏木精-伊红染色(HE staining) | 第36-37页 |
2.2.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主要使用的软件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61页 |
第一节 Gpr177肠上皮特异性敲除对小鼠肠上皮稳态维持的研究 | 第40-45页 |
3.1.1 引言 | 第40页 |
3.1.2 实验结果 | 第40-44页 |
3.1.2.1 Gpr177肠上皮敲除不影响肠上皮的稳态 | 第40-44页 |
3.1.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二节 Gpr177肠上皮特异性敲除对体外培养肠类器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第45-56页 |
3.2.1 引言 | 第45页 |
3.2.2 实验结果 | 第45-55页 |
3.2.2.1 Gpr177肠上皮敲除导致体外培养的小肠类器官不能生长 | 第45-47页 |
3.2.2.2 Gpr177肠上皮敲除影响体外培养的小肠类器官增殖和分化 | 第47-48页 |
3.2.2.3 WNT3a部分改善Gpr177肠上皮敲除小肠类器官的生长缺陷 | 第48-50页 |
3.2.2.4 WNT3a部分改善Gpr177肠上皮敲除小肠类器官的增殖和分化异常 | 第50-51页 |
3.2.2.5 Gpr177肠上皮敲除不影响体外培养的结肠类器官 | 第51-55页 |
3.2.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节 Gpr177肠上皮敲除对自发性和诱发性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 | 第56-61页 |
3.3.1 引言 | 第56页 |
3.3.2 实验结果 | 第56-60页 |
3.3.2.1 Gpr177肠上皮敲除不影响Apc~(floxp/+)小鼠肠癌的发生发展 | 第56-58页 |
3.3.2.2 Gpr177肠上皮敲除不影响CAC模型肠癌的发生发展 | 第58-60页 |
3.3.3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