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不同花色苜蓿(Medicago spp.)种质资源特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9页
    1.1 苜蓿(Medicago sativa L.)第15-17页
    1.2 中国苜蓿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第17-18页
        1.2.1 苜蓿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1.1 研究单位众多,研究层次多样第17页
            1.2.1.2 研究地域广阔,研究问题多样,研究方向各异第17-18页
        1.2.2 存在问题第18页
    1.3 花色对于苜蓿研究的重要性第18-26页
        1.3.1 植物花的颜色是存在变异且稳定的,受相关基因控制第18-19页
        1.3.2 控制植物花色的基因是连锁的和多效的第19页
        1.3.3 苜蓿花色研究及其重要性第19-20页
        1.3.4 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及白花苜蓿的分类地位研究第20-23页
            1.3.4.1 形态学第20-21页
            1.3.4.2 染色体核型分析第21-22页
            1.3.4.3 ISSR-PCR分子标记第22-23页
            1.3.4.4 白花苜蓿的分类地位研究进展第23页
        1.3.5 DNA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3.6 基于ISSR标记技术苜蓿亲缘关系研究进展第24页
        1.3.7 基于SRAP标记技术基因筛选及克隆研究第24-25页
        1.3.8 苜蓿再生性能及光合作用的研究第25-26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7-29页
        1.5.1 研究内容第27页
        1.5.2 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白花苜蓿分类问题研究第29-5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1.1 材料第29-30页
        2.1.2 试验区概况第30页
        2.1.3 方法第30-32页
            2.1.3.1 形态学第30页
            2.1.3.2 染色体核型分析第30-31页
            2.1.3.3 PCR-ISSR分析第31-3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2-49页
        2.2.1 形态学研究第32-34页
        2.2.2 染色体核型分析第34-37页
        2.2.3 ISSR-PCR分子标记研究第37-43页
            2.2.3.1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第37-39页
            2.2.3.2 基于ISSR-PCR标记技术亲缘关系研究第39-43页
        2.2.4 杂交试验第43-45页
        2.2.5 白花苜蓿第45-46页
        2.2.6 DNA指纹图谱的建立第46-49页
            2.2.6.1 苜蓿基因组DNA的ISSR指纹图谱第46-48页
            2.2.6.2 苜蓿基因组DNA的SRAP指纹图谱第48-49页
    2.3 讨论第49-51页
    2.4 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基于ISSR方法不同花色苜蓿亲缘关系第52-70页
    3.1 白花苜蓿、中间杂交类型和紫花苜蓿第52-57页
        3.1.1 材料与方法第52页
            3.1.1.1 材料第52页
            3.1.1.2 方法第52页
        3.1.2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3.2 白花苜蓿、中间杂交类型和黄花苜蓿第57-62页
        3.2.1 材料与方法第57页
            3.2.1.1 材料第57页
            3.2.1.2 方法第57页
        3.2.2 结果与分析第57-62页
    3.3 黄花苜蓿、中间杂交类型和紫花苜蓿第62-67页
        3.3.1 材料与方法第62页
            3.3.1.1 材料第62页
            3.3.1.2 方法第62页
        3.3.2 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3.4 直立黄花苜蓿的解释第67-69页
    3.5 讨论第69页
    3.6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白花苜蓿、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SRAP分子标记研究第70-8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4.1.1 材料第70页
        4.1.2 方法第70-72页
            4.1.2.1 DNA的准备第70页
            4.1.2.2 SRAP-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第70-71页
            4.1.2.3 检测第71页
            4.1.2.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第71页
            4.1.2.5 SRAP标记条带的回收纯化第71-7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2-79页
    4.3 讨论第79-80页
    4.4 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不同花色苜蓿农艺性状以及在育种中的作用第81-95页
    5.1 不同花色苜蓿种质材料的鉴定与表述(ID值)第81页
        5.1.1 研究方法第81页
            5.1.1.1 苜蓿花色的收集第81页
            5.1.1.2 拍照第81页
            5.1.1.3 花色色值的提取以及代码的换算第81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1-92页
        5.2.1 不同苜蓿花色筛选及花色分析第81-84页
        5.2.2 不同花色苜蓿再生速度与光合性能研究第84-89页
            5.2.2.1 再生速度第84-87页
            5.2.2.2 不同苜蓿材料光合作用研究第87-89页
        5.2.3 不同花色苜蓿在育种中的作用第89-92页
    5.3 讨论第92-94页
    5.4 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6页
附录第116-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作者简历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脂筏破坏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LMP1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生死观教育及其实施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