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可转换债券定价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一、国外可转换债券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二、国内可转换债券的发展状况 | 第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文献研究 | 第11-13页 |
二、国内文献研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可转换债券的特征及价值影响因素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一、可转换债券的相对特征 | 第18页 |
二、可转换债券的特有特征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影响可转债价值的基本因素与条款因素 | 第19-23页 |
一、基本要素 | 第19-21页 |
二、条款要素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影响可转债价值的市场因素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可转债的价值构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及其修正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普通债券部分价值 | 第26页 |
第二节 期权部分价值 | 第26-33页 |
一、传统理论模型的介绍与评价 | 第26-30页 |
二、修正模型的介绍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效率的测度 | 第33-46页 |
第一节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债券部分的定价 | 第35-36页 |
一、贴现利率的确定 | 第35页 |
二、纯债价值的计算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期权部分的定价 | 第36-41页 |
一、B-S定价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 第36-38页 |
二、期权部分价值的计算 | 第38-41页 |
第四节 可转换债券的理论价值 | 第41-42页 |
第五节 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效率 | 第42-46页 |
第五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46-50页 |
第一节 偏离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外界市场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一、市场情况的限制 | 第48页 |
二、数量规模的限制 | 第48-49页 |
三、制度性因素的限制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0-5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一、放宽可转债的发行条件,鼓励高新企业积极创新 | 第51页 |
二、适当引入做空机制,积极完善做市商制度 | 第51-52页 |
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信用评级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