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 第13-17页 |
1.2.1 高速切削概念 | 第13-15页 |
1.2.2 高速切削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钛合金高速切削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金属切削加工理论分析 | 第23-35页 |
2.1 切削原理及切屑形成 | 第23-26页 |
2.2 切削力理论分析 | 第26-28页 |
2.2.1 切削力的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26页 |
2.2.2 切削力的分解与计算 | 第26-28页 |
2.3 高速切削过程中的温度研究 | 第28-31页 |
2.3.1 热量的来源与传递 | 第28-29页 |
2.3.2 切削温度的分析 | 第29-31页 |
2.4 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1 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2 刀具几何参数对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 高速刀具的磨损与破损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高速切削Ti6Al4V有限元模拟 | 第35-49页 |
3.1 钛合金材料的性质与切削加工性能 | 第35-37页 |
3.1.1 钛与钛合金性质 | 第35-37页 |
3.1.2 钛合金切削加工性能 | 第37页 |
3.2 高速切削有限元模拟的关键技术 | 第37-43页 |
3.2.1 材料本构关系 | 第38-40页 |
3.2.2 刀-屑接触摩擦模型 | 第40-41页 |
3.2.3 材料断裂模型 | 第41-42页 |
3.2.4 切屑分离准则 | 第42-43页 |
3.2.5 温度边界的设定 | 第43页 |
3.3 钛合金Ti6Al4V有限元切削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43-48页 |
3.3.1 钛合金Ti6Al4V材料有限元切削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3.3.2 钛合金高速切削有限元的验证 | 第44-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Ti6Al4V高速切削模拟的刀具几何参数研究 | 第49-67页 |
4.1 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分析 | 第49-55页 |
4.1.1 刀具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49-51页 |
4.1.2 后角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51-53页 |
4.1.3 钝圆半径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 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55-59页 |
4.3 正交仿真试验与结果 | 第59-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数学模型建立与刀具几何参数优化 | 第67-77页 |
5.1 响应面法 | 第67-68页 |
5.1.1 二阶响应面模型 | 第68页 |
5.2 切削力与切削温度数学模型 | 第68-70页 |
5.3 刀具几何参数的遗传算法优化 | 第70-75页 |
5.3.1 引言 | 第70-73页 |
5.3.2 刀具几何参数遗传算法优化程序建立与求解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高速切削钛合金实验 | 第77-85页 |
6.1 测温原理与方法 | 第77-80页 |
6.1.1 人工热电偶法 | 第77-78页 |
6.1.2 自然热电偶测温法 | 第78-79页 |
6.1.3 红外测温法 | 第79-80页 |
6.2 切削力测力测量系统工作原理 | 第80页 |
6.3 钛合金Ti6Al4V直角切削实验 | 第80-83页 |
6.3.1 实验设备和材料 | 第80-81页 |
6.3.2 数据采集 | 第81-83页 |
6.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结论 | 第85-86页 |
7.2 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