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2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来源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1-1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页
        1.3.2 创新点第11-12页
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第12-18页
    2.1 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第12-13页
        2.1.1 大数据的内涵第12页
        2.1.2 大数据的特征第12-13页
    2.2 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第13-15页
        2.2.1 个人信息的内涵第13-14页
        2.2.2 个人信息的特征第14-15页
    2.3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第15-18页
        2.3.1 个人信息安全日益严重第15-16页
        2.3.2 个人信息的多方利益需求第16-18页
3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域外立法比较第18-22页
    3.1 域外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第18-20页
        3.1.1 欧盟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第18-19页
        3.1.2 美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第19页
        3.1.3 日本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第19-20页
        3.1.4 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比较第20页
    3.2 我国对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的借鉴第20-22页
4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第22-26页
    4.1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第22-23页
        4.1.1 在宪法中的规定第22页
        4.1.2 在部门法中的规定第22-23页
    4.2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4.2.1 缺少系统的专门立法第23-24页
        4.2.2 监管混乱第24页
        4.2.3 救济机制不完善第24-25页
        4.2.4 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第25-26页
5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策第26-33页
    5.1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第26-28页
        5.1.1 确定立法的模式第26-27页
        5.1.2 明确立法的基本原则第27-28页
    5.2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第28-30页
        5.2.1 设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第29页
        5.2.2 明确信息管理者的权利义务第29页
        5.2.3 加强对个人信息使用的监管第29-30页
    5.3 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救济机制第30-32页
        5.3.1 加强数据泄露通知机制第30-31页
        5.3.2 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救济第31-32页
    5.4 增强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第32-33页
        5.4.1 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第32页
        5.4.2 加强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第32-33页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后记第37-3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院门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论我国终身监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