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9页 |
1.1.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3 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1 国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研究综述 | 第12页 |
1.3.2 国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相关概念及界定 | 第14-15页 |
1.4.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探索与实践 | 第16-30页 |
2.1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基本特征与内涵 | 第16-17页 |
2.1.1 公众参与的起源 | 第16页 |
2.1.2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主要特点 | 第16-17页 |
2.2 部分发达国家探索与实践 | 第17-25页 |
2.2.1 欧洲国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情况研究 | 第17-19页 |
2.2.2 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情况研究 | 第19-20页 |
2.2.3 日本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情况研究 | 第20-21页 |
2.2.4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实例研究 | 第21-23页 |
2.2.5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经验总结 | 第23-25页 |
2.3 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与探索实践 | 第25-28页 |
2.3.1 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2.3.2 国内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实例研究 | 第26-28页 |
2.4 中外公众参与模式对比研究 | 第28-30页 |
2.4.1 参与制度对比 | 第28页 |
2.4.2 参与方式对比 | 第28-29页 |
2.4.3 组织形式对比 | 第29页 |
2.4.4 规划援助对比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淄博市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基础研究 | 第30-48页 |
3.1 淄博市公众参与的基本架构与发展基础 | 第30-41页 |
3.1.1 公众参与主体研究 | 第30-31页 |
3.1.2 现状架构研究 | 第31-35页 |
3.1.3 公众参与案例研究 | 第35-41页 |
3.2 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基础与特征 | 第41-42页 |
3.3 现状问题分析 | 第42-48页 |
3.3.1 规划编制阶段存在问题 | 第42-43页 |
3.3.2 规划管理与实施阶段存在问题 | 第43-44页 |
3.3.3 公众参与主体存在问题 | 第44-45页 |
3.3.4 问题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推动淄博市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基本模式与方法 | 第48-57页 |
4.1 公众参与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48-52页 |
4.1.1 规划编制阶段的内容和方法 | 第48-51页 |
4.1.2 规划管理与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方法 | 第51-52页 |
4.2 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体系 | 第52-54页 |
4.2.1 设立淄博市城乡规划编制委员会 | 第52-53页 |
4.2.2 设立城乡规划咨询与仲裁机构 | 第53-54页 |
4.2.3 制定微观层面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规 | 第54页 |
4.3 公众参与的技术保障体系 | 第54-57页 |
4.3.1 普及城乡规划知识,提高公众规划素质 | 第54-55页 |
4.3.2 加强社区组织基础建设,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 | 第55-56页 |
4.3.3 改进公众参与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兴趣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淄博市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实证分析 | 第57-64页 |
5.1 规划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实证分析 | 第57-61页 |
5.1.1 临淄区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布局规划编制背景 | 第57页 |
5.1.2 公众参与情况分析 | 第57-61页 |
5.2 规划管理与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实证分析 | 第61-63页 |
5.2.1 规划许可阶段的公众参与分析 | 第61-62页 |
5.2.2 规划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分析 | 第62-63页 |
5.3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