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4-22页 |
| 1. 现代医学对运动性疲劳肝损伤的认识 | 第14-16页 |
| 1.1 肝脏在运动时糖代谢的作用 | 第14页 |
| 1.2 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肝损伤机制 | 第14-16页 |
| 2.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与肝的关系的认识 | 第16-18页 |
| 2.1 “肝藏血”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 第16-17页 |
| 2.2 “肝为罢极之本”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 第17页 |
| 2.3 肝主筋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 第17页 |
| 2.4 肝主疏泄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 第17-18页 |
| 3. 中药人参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4. 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4.1 针灸改善能量代谢、抗自由基损伤 | 第19-20页 |
| 4.2 针灸对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 | 第20-21页 |
| 4.3 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前景 | 第21-22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2-30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 1.2 试剂 | 第22页 |
| 1.3 仪器 | 第22页 |
| 1.4 模型复制 | 第22-23页 |
|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23页 |
| 1.6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23-25页 |
| 2.1 各组大鼠肝形态结构 | 第23-24页 |
| 2.2 各组大鼠血清ALT和AST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4页 |
| 2.3 各组大鼠肝T-AOC活性和MDA含量比较 | 第24-25页 |
| 2.4 各组大鼠肝LA、LDH活性和糖原含量比较 | 第25页 |
| 2.5 各组大鼠肝NO含量和iNOS活性比较 | 第25页 |
| 3. 分析讨论 | 第25-30页 |
| 3.1 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复制评价 | 第25-27页 |
| 3.2 人参总皂甙和注射穴位的选择依据 | 第27页 |
| 3.3 穴位注射人参总皂甙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肝保护的效果 | 第27-28页 |
| 3.4 穴位注射人参总皂甙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肝保护的机制 | 第28-30页 |
| 总结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