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8-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1.1 国内城市化现状 | 第18页 |
1.1.2 山地城市旧城更新 | 第18-19页 |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9-21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1.3.1 旧城更新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2 地域性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3.3 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3.4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8-29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30页 |
1.5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 第30-3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31-32页 |
2 山地城市旧城更新现状分析 | 第32-52页 |
2.1 山地城市旧城更新背景 | 第32-40页 |
2.1.1 以西南山地城市作为调研范围 | 第32-34页 |
2.1.2 以重庆为例梳理旧城更新发展阶段 | 第34-40页 |
2.2 山地城市旧城现状问题分析 | 第40-51页 |
2.2.1 城市自然山水格局 | 第42-45页 |
2.2.2 城市功能布局与资源整合 | 第45-48页 |
2.2.3 城市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 | 第48-51页 |
2.3 总结 | 第51-52页 |
3 地域性城市设计与山地城市的适应性研究 | 第52-70页 |
3.1 地域性建筑单体研究的局限性 | 第52-55页 |
3.1.1 地域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52-54页 |
3.1.2 局限性的探讨 | 第54-55页 |
3.2 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 第55-62页 |
3.2.1 当前的城市设计 | 第55-56页 |
3.2.2 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定义 | 第56-58页 |
3.2.3 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核心思想——人本主义 | 第58-60页 |
3.2.4 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原则 | 第60-62页 |
3.3 将地域性城市设计引入山地旧城更新 | 第62-69页 |
3.3.1 地域性对于山地城市的意义 | 第62-63页 |
3.3.2 地域性城市设计对山地旧城更新的意义 | 第63-65页 |
3.3.3 针对山地城市旧城更新的地域性城市设计策略建构 | 第65-69页 |
3.4 总结 | 第69-70页 |
4 山地城市旧城更新的地域性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 第70-110页 |
4.1 基于山水格局保护与适度利用的策略 | 第70-80页 |
4.1.1 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更新 | 第71-74页 |
4.1.2 山水景观的适度利用更新 | 第74-78页 |
4.1.3 小结:对策略的地域适应性探讨 | 第78-80页 |
4.2 基于城市资源与功能立体整合的策略 | 第80-91页 |
4.2.1 城市功能高度复合化发展 | 第81-86页 |
4.2.2 多层级的立体交通系统 | 第86-89页 |
4.2.3 小结:对策略的地域适应性探讨 | 第89-91页 |
4.3 基于城市文化的公共空间织补的策略 | 第91-104页 |
4.3.1 串联城市文化要素的公共空间体系建构 | 第92-99页 |
4.3.2 承载城市记忆的日常生活场所营造 | 第99-102页 |
4.3.3 小结:对策略的地域适应性探讨 | 第102-104页 |
4.4 地域性城市设计运行与操作机制研究 | 第104-107页 |
4.4.1 多方合作的更新模式 | 第105-106页 |
4.4.2 动态过程与公众参与 | 第106-107页 |
4.5 总结 | 第107-110页 |
5 重庆市渝中区更新实例研究 | 第110-130页 |
5.1 渝中区旧城更新背景 | 第110-111页 |
5.1.1 区位与现状 | 第110页 |
5.1.2 更新发展定位 | 第110-111页 |
5.2 实例一——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 | 第111-119页 |
5.2.1 项目背景概括 | 第111-112页 |
5.2.2 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 | 第112-115页 |
5.2.3 地域性城市设计策略及方法 | 第115-119页 |
5.3 实例二——山城巷地块更新与保护 | 第119-125页 |
5.3.1 项目背景概括 | 第119-120页 |
5.3.2 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 | 第120-122页 |
5.3.3 地域性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 | 第122-125页 |
5.4 山地旧城更新实例的反馈与反思 | 第125-128页 |
5.4.1 技术条例与管理机制的反思 | 第125-127页 |
5.4.2 社区参与的实践 | 第127-128页 |
5.5 总结 | 第128-13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4页 |
6.1 结论 | 第130-13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31-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附录 | 第140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