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水源热泵回灌技术与经济性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水源热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对于水源热泵技术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对于水源热泵技术的研究 | 第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 | 第14-18页 |
2.1 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2.2 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势及制约条件 | 第15-16页 |
2.2.1 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势 | 第15-16页 |
2.2.2 水源热泵系统的问题及使用中的制约 | 第16页 |
2.3 严寒地区部分采用水源热泵的项目工程简介 | 第16-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水源热泵系统回灌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18-26页 |
3.1 水源热泵系统抽灌井的布置形式 | 第18-21页 |
3.1.1 部分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页 |
3.1.2 水源热泵系统抽管井的数量布置 | 第18-19页 |
3.1.3 水源热泵系统回灌井形式 | 第19-21页 |
3.1.4 地下水的灌抽比与井群布置关系 | 第21页 |
3.2 回灌堵塞的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3.3 预防回灌井堵塞问题的方法 | 第23-24页 |
3.3.1 采取除砂、除铁、软化等保证水源的水质 | 第23页 |
3.3.2 防气泡 | 第23页 |
3.3.3 加强运行监督管理 | 第23页 |
3.3.4 定期采用回扬以及对井道的清洗 | 第23-24页 |
3.3.5 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进行水源检测工作 | 第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水源热泵实例工程概况及相关检测数据 | 第26-56页 |
4.1 佳木斯技师学院水源热泵工程 | 第26-38页 |
4.1.1 基本概况 | 第26页 |
4.1.2 检测依据 | 第26-27页 |
4.1.3 检测仪器 | 第27页 |
4.1.4 部分测量数据 | 第27-36页 |
4.1.5 检测方式 | 第36页 |
4.1.6 抽样数量 | 第36页 |
4.1.7 检测结果 | 第36-38页 |
4.1.8 综合性测评 | 第38页 |
4.1.9 结论 | 第38页 |
4.2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房楼 | 第38-55页 |
4.2.1 基本概况 | 第38-39页 |
4.2.2 检测依据 | 第39页 |
4.2.3 检测方法 | 第39-51页 |
4.2.4 医大二院夏季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4.2.5 医大二院冬季数据分析 | 第52-53页 |
4.2.6 抽样数量 | 第53页 |
4.2.7 检测结果 | 第53-55页 |
4.2.8 综合性测评 | 第55页 |
4.2.9 结论 | 第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工程经济性分析 | 第56-62页 |
5.1. 佳木斯技师学院项目 | 第56-58页 |
5.1.1 常规能源替代量分析 | 第56-57页 |
5.1.2 环境效益分析 | 第57页 |
5.1.3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7-58页 |
5.2 中国医大二院病房楼项目 | 第58-60页 |
5.2.1 常规能源替代量分析 | 第58-59页 |
5.2.2 环境效益分析 | 第59-60页 |
5.2.3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分析水源热泵对环境的影响 | 第62-64页 |
6.1 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 第62页 |
6.1.1 可以对城市的热岛效应起到一个缓解作用 | 第62页 |
6.1.2 破坏水体生态坏境 | 第62页 |
6.2 地下水源热泵对坏境的影响 | 第62-63页 |
6.2.1 对地质的影响 | 第62页 |
6.2.2 对水质的影响 | 第62-63页 |
6.3 土壤源热泵对坏境的影响 | 第63页 |
6.4 热贯通对自身节能及热效率的影响 | 第6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8页 |
7.1 水源热泵技术推广的关键是解决回灌问题 | 第64页 |
7.2 水源热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 | 第64-65页 |
7.2.1 节能、运行费用低 | 第64页 |
7.2.2 环保效益明显 | 第64-65页 |
7.3 推广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 第65-66页 |
7.3.1 节能环保,高效利用 | 第65页 |
7.3.2 发散思维,综合利用 | 第65-6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