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2 制导弹药对舵机提出的要求 | 第14-15页 |
1.3 超声电机概述 | 第15-20页 |
1.3.1 超声电机的历史 | 第15-16页 |
1.3.2 超声电机的特点及分类 | 第16-18页 |
1.3.3 微小型超声电机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制导子弹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基于两个弯曲振动模态的超声电机的设计 | 第28-42页 |
2.1 电机定子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2.2 电机定子设计 | 第29-32页 |
2.2.1 电机定子外形设计 | 第29页 |
2.2.2 电机定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2.2.3 电机定子夹持 | 第31页 |
2.2.4 电机定子激励方式 | 第31-32页 |
2.3 电机装配设计 | 第32-33页 |
2.4 电机运行原理 | 第33-34页 |
2.5 电机模态实验 | 第34-35页 |
2.6 电机机械输出特性实验 | 第35-37页 |
2.7 四通道舵机系统集成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2.8 电机定子的结构构想 | 第38-41页 |
2.9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新型多通道舵机控制的微小型超声电机的设计 | 第42-54页 |
3.1 电机定子设计 | 第42-45页 |
3.1.1 电机定子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3.1.2 电机定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3.2 电机装配设计 | 第45-47页 |
3.2.1 电机夹持方案 1 | 第45-46页 |
3.2.2 电机夹持方案 2 | 第46-47页 |
3.3 电机工作原理 | 第47-50页 |
3.4 电机模态实验 | 第50-51页 |
3.5 电机机械输出特性实验 | 第51-53页 |
3.6 本章总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Shaking beam原理的多通道超声电机的设计 | 第54-65页 |
4.1 电机定子设计 | 第54-57页 |
4.1.1 电机定子结构设计 | 第54-55页 |
4.1.2 电机定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4.2 电机装配设计 | 第57-58页 |
4.3 电机工作原理 | 第58-61页 |
4.4 电机模态实验 | 第61页 |
4.5 电机机械输出特性实验 | 第61-63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多通道超声电机的试验研究及舵机集成 | 第65-76页 |
5.1 制导武器的气动布局 | 第65-68页 |
5.1.1 弹翼沿弹体周向布置形式 | 第66-67页 |
5.1.2 弹翼沿弹体轴向布置形式 | 第67-68页 |
5.2 弹道修正执行机构的分类 | 第68-70页 |
5.3 鸭舵控制的二维修正 | 第70-72页 |
5.4 四通道控制的超声电机试验研究及系统集成 | 第72-75页 |
5.4.1 电机1系统集成及测试 | 第72-73页 |
5.4.2 电机2系统集成及测试 | 第73-74页 |
5.4.3 电机3系统集成 | 第74-75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6-79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77页 |
6.3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